分享与分担
林卓立 [广州市第六中学 高三(15)班]
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以“分享与分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吱——吱——”
车轮声在清晨的空气中无力地叫喊。清晨,昨夜的冷清偷偷地残留在这刻。各家各户的灯都在酣睡着。
太阳好像也在睡,只是天空渐渐微蓝地告诉我们黑夜将尽。
晕黄的街灯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与光线外无尽的黑暗连接着。他踏着车,她坐在车上,数着捡回来的垃圾:“一个,两个,三个……”车轮间的“吱吱”声与她轻数数字的声音合在一起,是和谐的合奏。
他踏到了一个斜坡。她轻轻跳下车,走到车的后面,擦了擦双手,好像是试图把手掌上的老茧擦去。当她发现擦不走岁月的痕迹时,便把手放在车尾。她把身子渐渐往下沉,右脚上的破布鞋慢慢往后伸,左脚微弯。
非师点评
通过对一对捡垃圾者的观察与描述,将“分担与分享”这一主题在一个场景内完成,从而使这篇文章有了戏剧小品般的文学效应,中学生能找到这样的角度和细节来诠释主题,确实有一定的观察力和写作功底。遗憾的是,本应是颇为厚重的生活现实,被作者轻俏地美化了。这种美化通过刻意的文学描写贯穿全文,到处可见的诗意渲染,特别是像“当她发现擦不走岁月的痕迹时”、“手帕马上渗出水,同时也渗出幸福”等,恰恰是一种早已被唾弃的“杨朔式散文”余毒。其实有这样的好角度和观察力,只要用平实的汉语写来,便足以打动人心。
——知名专栏作者 余少镭
他见她准备好了,便开始踏车,一脚,一脚,一脚……凉风仰面吹来,吹动了树叶,吹翻了纸屑,吹起他发丝,黑发与灰丝无序地疯狂牵缠,时不时渗出汗水。
他在前面踏,她在后面推。斜坡上,依然只有“吱吱”声,随着他俩心灵的默契打着拍子。他身上单薄的衬衣渗着汗水,凉风灌进她的破鞋。他们彼此没有说一句话,却能协调地把车开上斜坡。
斜坡总有尽头时。凉风小了,天更亮了。她跳回车上,他继续踏着。
她掏出手帕,轻轻地擦着他两鬓的发丝。发丝上是汗水,还是露水?都不重要。她仔细地擦着,像是擦着一个易碎的水晶球。手帕也湿透了吧。她用双手一扭,手帕马上渗出水,同时也渗出幸福。
路边,他累了,把车停在一边。他用粗大的手指往口袋中探,探出两颗糖。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纸。这么粗短的手指竟可做出这么精细的动作。他看着手中渐露的糖果,笑了一笑,把糖递到她嘴边。她张开嘴,轻咬着糖果一端,然后小心放在口中,美滋滋地咬着。她喜欢糖,他一直记得。他自己也吃下一颗糖,两人对视笑着,口中糖分子带着幸福跑到空气中,溢满了两个人的世界。
斜坡上,他们分担苦难;糖果中,他们分享快乐。这只是他们无数斜坡中的一条,无数糖果中的一颗。
太阳终于出来了,天完全亮了。他继续踏着车,她继续数着数。
车轮间“吱吱”声奏着爱的旋律,渐渐飘远……飘向下一个斜坡,带着下一颗糖果。
名师点评
作者想象出一个生活场景,通过两夫妻推车上斜坡巧妙地表达了“分享与分担”的主题——因为爱,我们互相扶持,相伴相依。相比同场写作的同学,作者优胜之处在于耐心细腻地描写细节,再现场景,传递出生活里淡淡的温情和喜悦。这是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的。
——广州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 谭耀淳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心灯”是干渴时的清泉,是迷路时的北斗,是风浪中的港湾,是沙漠中的绿洲,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有了心灯,就会有方向,有勇气;就会临坎坷而坦荡,面挫折而达观,处危难而不惊。对“心灯”你有见解,请以“点亮心灯”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作文好句赏析:
1、我们大口大口地吸着山顶上清新的空气,眼睛像摄影机一样把一幅幅美景摄入脑海:一览无遗的大海、碧波如洗的蓝天,以及天水之间的香港……真有一种“大地在我脚下”的感觉。
2、它可真漂亮,红色的底,上面有一只可爱的米奇在向我眨眼睛呢!
3、听到这个噩耗,如同五雷轰顶,她一下子僵在那里,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搐着。
4、微风吹过碧绿的田野,泛起一层鱼鳞片,几片落叶像小舟似的向岸边荡漾过去。
5、一不小心,有一小滴墨汁涂到娃娃体外的硬纸上了。这手怎么不听指挥呢?我埋怨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