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传来的叹息
莫雅仪 [广东东莞市第一中学 高三(8)班]
照片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照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一张小小的照片可以记载人生的成长,可以见证历史的变迁,可以凝聚人间的情感,甚至可以折射生活的哲理……你的照片中有什么动人的故事?你对照片有什么特殊的情感?你对照片有什么独到的认识?从照片中感悟到什么生活的道理?请根据上文内容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
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唯有那狼藉的黑白的瓜子壳。
——张爱玲《连环套》
常常一遍一遍摸着她的照片,摸着她似笑非笑的眼角,摸着她欲说还休的唇角,间或会听见有些叹息,从她高仰的额际,从她微蹙的眉心传出来:青石板路上高跟鞋的矜持响声,旗袍飞扬宛若玫瑰盛放的声音,外滩上传来的一浪浪歌声……这样的叹息穿越了旧上海绚烂的夜空,穿越千万重迷离的烟雨,从她的照片中传来。
始终无法忘记初次看见张爱玲照片时的复杂心情。镜头自低角度往上拍摄,照片中的人又不自觉地仰首,神情清冷,自信,毒辣,以鹤姿出现,睥睨人间。细细凝视其照片,竟发现乱世中的硝烟与炮声依然清晰传来,曹七巧的冷笑,姜长安的呜咽,范柳原的高谈,白流苏的低笑,都一一从照片中泄露出来,每一声叹息都无比精确地击中我的内心。像被窥探了秘密,我惊讶之余又惊喜无比,手足无措,不禁潸潸。热泪点滴汇成奔涌的河,洗刷着我自身的苦痛与世界的外壳。而照片中的爱玲始终只笑着,不语。
于是以后的我便以标准的凡夫俗子姿态张望她并暗暗艳羡着她,看她如何倾覆一整个香港城,来完成一场旷世的爱恋,看她如何弄璋弄瓦,制造七个琉璃瓦的破碎。爱玲信手的一则故事便波澜过我的世界。
但是,我在艳羡她、盛赞她的同时,有否留意到,照片中的她微笑背后的苍凉?有否留意到,她华丽的旗袍背后,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眼泪?如笔下的故事一样,她自己低到尘埃里的爱情也得不到圆满收场。爱玲度过了比小说更传奇的生命,把所有人远远甩在自己的文字后面,只留下照片,供我们瞻仰与膜拜。原来,那些无奈又凄凉的叹息,也有着爱玲的一份悲情。
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凝视与聆听中,我对世界对生命的认知一天天深化,爱玲的照片,已然成为我遮风避雨的精神蜗居处,在这个世界里,我既可远离现实的纷扰又敢于面对现实的惨淡。直至今日,我发现,纵然时间总以其残忍的方式为人间一切打磨,以至于天荒地老,美人迟暮,长街无觅,荼蘼谢尽。而爱玲,其人,其照片,却持久地美丽着,在幽幽的叹息中,成了历史最玲珑剔透的见证。
名师点评
作者能够以一张照片为点,折射张爱玲生活时代的片段,同时串起自己对张爱玲作品的理解与崇拜之情,构思精巧,想象力丰富,语言华丽,可见其广阔的阅读面和调文遣字的功底。从题目要求上来看,本文也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张爱玲的热爱,达到了题目中“你对照片有什么特殊的情感”中暗示的写作内容要求。
同时,要提醒作者注意的是,写作时过于注重文字的华丽,有时容易使作者忽略文章思想境界的高度。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赋予照片的意义是消极的。文中反复出现“叹息”、“苍凉”、“眼泪”、“无奈”、“凄凉”等词语,姑且不论这是否准确理解了张爱玲作品的内涵,但文章整体情调无疑是颓废的,或者至少说是不积极的。而在升华主题的段落,作者也未能好好把握,尽管将张爱玲的照片(其实也就是张爱玲其人的精神世界)上升到“精神蜗居处”的高度(但是“蜗居”又能有多高呢?题外话,不论),但从全文来看,无法发现照片为作者提供的“遮风避雨”的具体作用,所以,这里的拔高显得生硬,没有依据。而照片给作者的生活启示是什么呢?是“我既可远离现实的纷扰又敢于面对现实的惨淡现实”——对于作者来说,现实是充满纷扰的,是惨淡的。这样一句话实在是败笔,反映出作者并不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广州市铁一中学语文教师 崔蓉
作文好句赏析:
1、秋雨似一粒粒珍珠飘飘洒洒,绿叶子翠翠的,黄叶子润润的,路边的紫荆花稀稀疏疏地开了几朵,点缀在绿叶间,煞是好看。
2、街道两边的树木,全都发起光来,碧绿的、粉红的、浅蓝的、亮晶晶的,柔和的光将路上欢笑的姑娘们也映得格外美丽。
3、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4、星期天,我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拿着冰淇淋,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扭头看着各种新奇的事物,心里多舒畅啊,脚下轻飘飘的好像要飞起来似的。
5、广场上人流如织,非常热闹。人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聊天,还有的聚在喷泉边观赏美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