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做种子莫做尘
黄臻真 [珠海市第一中学 高三(6)班]
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偶有所感,亦能发为心声。虽为物语,但其中却不乏哲理,读来往往能引起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从而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如:种子:我不怕埋没,就怕吹捧。请根据上述物语确定立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每每品读钱锺书先生的作品,我都如同在泥土中蛰伏的幼小的蝉,贪婪地吮吸着深扎在土壤中的大树里营养丰富的汁液,随之仿佛亦懂得了这株参天大树多舛而坚实的人生。
人们都说他是“千古文章未尽才”。世上大抵唯有钱锺书,他的才情,才是浑然天成的。人们爱他的《围城》,爱他的《人·兽·鬼》,爱他的《写在人生边上》,那里有令我们称奇的幽默机智,有令我们快意的辛辣讽刺。但人们更多的是叹他后半生,再未多有惊世之作,转而潜心学术,践行“大抵学问为荒江野老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不再有光华文章。“文革”纷扬的土灰扑灭了中国文坛之圣火,亦未放过钱锺书这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使之被埋没,成为文坛永远之殇。
钱锺书先生在“文革”后也说过:“写小说的心还有,只是才气已与日俱减。”他又说,“为不留‘悔’,不再动笔,单留‘恨’便好”。才气与日俱减,但他超拔的人品,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儿瑕疵,在那曾经埋没他的土灰里,在后人的评价与历史的公正里,成为参天大树。
非师点评
作为高中作文,能对钱锺书有这样的理解,能有这样的思考,当然很难得。文字也有相当水准。不过,如果这完全是作者个人的想法,从精神上说,未免有点过于早熟了。少年人不妨狂妄些,飞扬些,可以学学钱锺书的机智和刻薄,至于他的寂寞和沉潜,四十岁再学也不迟。另外,对钱的认识还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他本来就是以学术为主,创作为次,不能说未尽其才,他1949年以后即自觉地不从事文学,并非到“文革”才转向学术。
——著名专栏作家 胡一刀
我爱他,敬他;为他一同恨,却又暗自庆幸。钱锺书一生不留“悔”,虽说多了些颠沛,却少了喧嚣与繁杂,相形之下,他的良心,又如何是那些经不起拷问的良知或可比肩的?一颗种子,若是被浮夸风、拜金风、炒作风将之吹捧,高举得远离厚实的土地,那颗种子的价值就等同于一粒浮尘,在浊世中翻滚,在尘埃中折腾。
如今像钱锺书先生这样的“种子”不多了。思想的“种子”不再愿意在寂寞的黑暗中等待生根发芽,而是寻找机会包装宣传,再售出换回利润,写作动因不再崇高,不再纯洁,那文人还是改作“商人”罢,再不,改叫“大师”?我同千万个还渴求有纯洁而厚实的文字的读者一样,日日在抱怨当今飞尘满天,只博来一瞬的眼花缭乱,再不能清澈干净,让心灵止渴,能否再有那样的种子,长成青翠的大树,给渺小的蝉们,一点儿荫庇,一点儿维持心灵与生命的汁液?
不是我们要厚古薄今,不是我们要自命清高,不是我们,竟想违抗历史的潮流,让金钱与财富不再涌流。只是求那么一块平静的土地,少一些喧嚣与繁杂,少一些功利性太强的包装与浮夸,让那些“不怕埋没,就怕吹捧”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又或者,有那么一些优良的种子,同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种子,一同坚守,一同在狂风乱作、尘埃狂风乱舞的世界里,汲取土地中一点儿最朴实的养分,终究破土。
我们且恨且叹,那段非常岁月埋没了钱锺书先生,未使其变得更强壮更苍翠,但他终究还是一棵峭拔的树;只愿今人莫做一世尘,只空飞舞,乱人眼,惹人嫌罢。
宁恨毋悔,但做种子不做尘。
名师点评
这是篇“情调”与“情怀”兼具的考场佳作。文字颇沉静雅致,富有张力;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缤纷意象,没有所谓的密集信息点和“花里胡哨”的“摆设”;不张扬,不矫情,娓娓道来,将自己对钱锺书先生的解读真实地呈现出来,且谈得深入,解得透彻。作者在认真严肃地思考现实,把坚拒吹捧、厚重坚实的种子和轻浮、喧嚣的尘埃对比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两种追求,表达了对纯净文字的殷殷期盼。不足之处是文字尚有雕琢之痕;钱锺书先生的才情被埋没与材料中物语的“埋没”之意相距甚远,没有一个相应的过渡转承到后面的内容,其实稍稍注意就可避免这点技术上的小小失误。
——珠海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赵凤莲
作文好句赏析:
1、这几棵松树向阳的一边长着特别多的枝桠,向下斜斜地伸着,像搭起一道绿色的天梯,又像在向游人伸出手臂。
2、游人好像赶集似的,纷纷赶到这里,望着庄严雄伟的长城,人们被折服了,纷纷举起照相机,拍下了这震撼人心的壮丽奇观。
3、选择低碳生活,不仅仅关系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大问题,而且可以降低家庭开支,有益身心健康,如骑自行车、步行出门等。
4、阿姨听后,立刻说:“啊,那你到我们家来吧!我保证你能按时上学,并且吃得饱饱的!”
5、看着泪痕满面的小女孩,妈妈走过去用温柔的语气对她说:“好孩子,勇敢些,马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