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梅花可算得上花的国度里极具个性的两个人物了。在群芳争艳的时节,她们静默自守;在众芳摇落的日子,她们傲寒枝头。自古以来,无数高尚之士将其引以自喻,而他们中又有多少人只是因为梅花的妖娆或菊花的多娇而对其青睐有加的呢?
我以为所谓“芳香”“娇美”者,只是局限于形表的特点,它给人们的只能是一种本真而原始的感官刺激,那些感受不过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难以隽永。而梅与菊的高洁出众、傲骨不群则是一种自然的气质、内在的神韵,它留给人们的往往是不可磨灭的印象与难以自已的感性,这便是“个性”的效应,与单纯的“特点”不可同日而语。
花事如此,人事亦然。在这天地不同的世界中,我们呼唤个性的复苏。然而有些人却认为染色的头发、怪异的服装、夸张的行为就是“个性”。其实,这是对个性的曲解,也是对个性的践踏。
的确,五彩的发色、奇异的服饰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视线,可惜随后便会得到一句嗤之以鼻的嘲讽,抑或是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而过人的能力、独立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却能使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而且这样的与众不同往往使其成为众人交口夸赞、啧啧称羡的焦点。这便是“另类”与“个性”的区别。
个性的形成,基于共性的积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人只有在前人或众人走过的道路上踏实行进,才有可能在熟悉地形后另辟蹊径,用独特的方式达到殊途同归的目标。同样从“四书”“五经”读起,同样对梅兰竹菊进行描摹,却有陶潜的孤傲,李白的脱俗,徐渭的狂放,石涛的不羁。他们可谓将“个性”诠释到了极致,然而他们之中又有谁不是在各自的领域中有了深厚的积淀,继而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呢?如果个性是琼楼玉宇,那么日积月累便是它的基石。
个性的彰显,仰仗思想的力量。
没有灵魂的躯体只是行尸走肉,没有思想的“个性”终将浮于“另类”的表面。凡·高如果没有锐利的目光、涌动的思想,仅凭一种叛逆的格调和几笔抽象的涂鸦,只能沦为画坛的一个小卒。可是思想的力量使这一切迥然不同。凡·高基于对这个世界独有的认识,同时融入特有的情感,一幅一反常态的《向日葵》从他的笔端喷涌而出。那夺目的色调、张扬的姿态、凸起的色块,无不折射出画家特立独行的思想。同样的,在神州大地上那漆黑长夜里,曾经有一盏孤灯立誓要用自己的熠熠光芒照亮苍茫大地——这便是鲁迅。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曾经的那片黑暗之中,几乎所有的文人都收起了锋芒,屈从了时势。唯有鲁迅面对时局的动荡、政府的腐败、国人的羸弱,他担忧,他悲愤,他呐喊,他拍案而起,他用一腔热血写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慷慨宣言……这一切都展现出鲁迅的个性,一种以厚重思想为力量源泉的深邃的思想便是它的灯芯。
个性的辉煌,不离道德的方寸。
让历史记住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流芳千古,一是遗臭万年。个性使人出众,但如果要以道德的沦丧为代价,那么“个性”就变质了。几千年前,商纣王为逞一己之“个性”,不惜剖人腹、刖人足,将个人的私欲凌驾于他人生命之上,违背天理人伦,最终招致亡国之灾。这样的“个性”,更多的是“妄为”;这样的“个性”,终将使自己走向暗淡!如果个性是家国城邦,那么道德准则便是它的法典。
个性的释放,需要感性的热量,更需要理性的光芒。
爱菊不为其芳,慕梅不因其香,芳香终有散尽之日,娇艳必有垂老之时,只有真正的“个性”才能万古流芳!
名师精析
这是一篇阐述型议论文。作者开篇从自然花起笔,营造美好隽永而又引人思辨的氛围,到“花事如此,人事亦然”,引出三个方面的直接阐述。无论是切入的独特、思考的深入,还是表达的收放自如,都让我们感到作者的文气、脉动和他的视野、思维。
作文好句赏析:
1、他突然像屁股挨了一板子似的跳起来,东张西望了一阵,又坐下去。
2、他想也没想,扑通一声奋不顾身地跳进了河里,将落水的小孩救了上来。
3、我的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4、夏天,阳光在城墙上镀上了神圣的银色,长城更加庄严而神圣,它像一条神采飞扬的银龙,摇头摆尾地游过如海的苍山,直奔苍茫的天际。
5、那迎风飘舞的是名菊“嫦娥牡丹”,它凌空舒袖,宛如万里长空翩翩起舞的嫦娥一般飘洒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