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参观博物馆或科技馆后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根据你的所见所闻,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写出真情实感。自拟题目。
参观中国科技馆
八月中的一个星期天,绵绵的细雨滋润了万物以后,太阳重新露出了笑脸。鸟儿欢快地歌唱,草木滴着露珠,好像都在赞美这场小雨。马路两旁的月季花,红红的花朵挺立在绿色的枝叶上,阳光在绚丽的各色花朵上浮动着。在这样美好的日子,我和妈妈来到中国科技馆参观。
中国科技馆坐落在北京北三环中路,它是用红色砖瓦砌成,共有三层楼。中国科技馆旁边还有一座银色的圆形建筑,那就是有名的“穹幕影厅”。
我和妈妈先来到二楼的“实验场地”。这时,实验刚好开始,只见解说员阿姨拿出一支用合金材料做成的花蕾,又拿出一个吹风机,用吹风机给花蕾一直加热,花蕾就慢慢地绽开了。关闭了吹风机,当温度降下来以后,绽开的花蕾就又渐渐地闭合了。解说员阿姨说这种现象叫作双向记忆。
解说员阿姨又拿起另一种合金材料做成的弹簧,弹簧的一端绑着一只小毛绒鸭子。她让一个小朋友拿着毛绒鸭子,然后给弹簧加温,弹簧渐渐变直,成为一根直铁丝。当温度降下来后,弹簧仍是直的,回不到原位,只有再次给它加温,弹簧才能一点儿一点儿地缩回原位,这种现象叫作单向记忆。
经过讲解,我知道这种材料用途很大,比如它常用在宾馆的烟火报警装置中。
第三个实验是“法拉第笼”。有一个很大的铁笼子,里面放着绝缘板,这样,人站在上面就能和地面隔绝。解说员阿姨请了两个叔叔进笼子里,关上门。这时,她拉上电源开关,笼子就带电了。她告诉大家,这时笼子的电压是5万伏。哇!人们都为笼子里的人担心,但是笼子里的人并没有危险,他们甚至还敢用手去摸笼子。外面的人敢去摸笼子吗?解说员阿姨说她可不敢冒这个险。她拿来一根长长的竿子,在竿子的顶部有一段铁丝,她用这根竿子的顶部去触笼子,只见闪出蓝蓝的电火花,发出啪啪的响声,可真是吓人!为什么呢?解说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是因为笼子里的人是站在绝缘板上,他们身上任何部位的电压都是5万伏,而笼子的电压也是5万伏,电压为零。而外面的人是站在地上,地面电压是零,而笼子电压是5万伏,所以外面的人是万万不能摸笼子的。
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小孩子不能轻易动电,因为东西上有电没电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看完实验表演,我又参观了“奇妙的水珠”、“潜水艇”、“肥皂膜”、“留影壁”、“是你还是我”等等,参观了之后,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中国科技馆,你像一,使人们学到科学知识;你像一张庞大的图画,向人们展示今天的科学。我赞美你——中国科技馆!
名师点评
这篇参观记,顺序自然,情景真切,所抒发的感受要言不烦,非常得当,读后都会使人感到受益不少。
作文好句赏析:
1、妈妈中等身材,瓜子形的脸上,一双眼睛放着坚毅的光。
2、巨龙似的城坦,将崇山峻岭踩在脚下,盘踞在中华大地上,一个个关隘扼居咽喉,抵御着入侵的军队,如一位中华民族的守护神,守卫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
3、气候变化、温室效应不仅仅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我们的义务。
4、姥爷的手,有小蒲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了,皮肤皱巴巴的,像树皮一样。
5、一张桃子形的面孔上,嵌着两颗闪着金光的眼睛,整天骨碌骨碌地直转,好像在打着什么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