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书法自古以来就受人追捧,因为它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有人称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与“二”,一横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
“一”是创新之举,“二”则有跟风之嫌。郑板桥作为“板桥体”的开创者,声名赫赫,而之后的模仿者却大多名不见经传。不难发现,创新作为“一”,不仅能使大众眼前一亮,更可作为开路先锋而名留青史;跟风者则如沙砾,风一吹便不见了踪影。易中天引爆了“国学热”之后,多少追随者蜂拥而上,最后却摔了个鼻青脸肿!可见,这小小的一横之间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是心态平和,“二”则心浮气躁。郑板桥开创“板桥体”并非为追名逐利,这是“一”的精神。“二”则是拼了命地跟在“一”的后面,搭个顺风车,狠捞一把,这种心态本就不可取。从“超级女声”的盛况空前到选秀节目遍地开花,最终清冷收场;从“魔术”一夜风行全国到如今魔术节目轮番登场,收视率却节节下滑,不禁让人感叹“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真是至理名言。
“一”是“阳春白雪”的孤独,“二”是“下里巴人”的热闹。郑板桥的书法当时曾面对了多少质疑和白眼,但最终让世人惊羡,人们竞相效仿。热闹对于“一”来说,来得很晚,总是在经历痛苦后才会出现。对此,我们是否该认真反思?在极力吹捧扶不起的“二”的时候,为什么不去鼓励“一”遍地开花呢?在感叹“一”与我们无缘时,为何不思考我们给“一”提供的环境如何?“二”唾手可得,能不朽的却永远是“一”。
曾经有一位诗人这样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此时此刻却与“一”的精神如此契合。板桥所书的不仅是“板桥体”,更是写下了“一”的辛酸、苦闷与伟大。“二”在此时此刻已成为了渺小的尘埃。
当然,我们不能反对在继承“一”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开创出新的“一”,我们反对的只是一味效仿而已。“一”与“二”,谁料到这短短的一横成了一道天堑?
阅卷老师点评
文章巧妙地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一”和“二”展开论述,探讨“创新”、“模仿”与“继承”之间的关系,立意角度非常独特。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先引出论题;主体部分三个分论点进行阐述,一针见血、旗帜鲜明地对创新表示肯定,对盲目跟风、模仿的现象进行批判;结尾部分,客观辩证地提出了“我们不能反对在继承‘一’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开创出新的‘一’,我们反对的只是一味效仿而已”,最后以一句反问收束,意味深长。值得一提的是,文中的三个分论点,言简意赅,论证深刻,显示了作者非凡的眼光及见地。
作文好句赏析:
1、圆圆的身子,高高的帽子,一双微眯的眼睛,一张向上微翘的嘴巴,这就是我的不倒翁。
2、我低下了头,心想交代了一切,奶奶一定会像母老虎一样打我,甚至把我打得遍体鱗伤,太可怕了……于是我说:“我发誓我没偷,否则五雷轰顶。”
3、他的话一字不漏地传进我的耳朵,流淌到心里凝固起来,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4、他虽然调皮,却有一颗宽容的心,这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我要试着悄悄学会它。表弟摔坏了杯子,我没怪他;他把整盆要晾干的衣服给打翻了,我没责骂他;他把我家地板上弄的全是水,我微笑着带他一起打扫……
5、春天,它们是报春的使者,早早地就长出新芽,让我们知道春姑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