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题记
古语早有云,教师似蚕、似蜡炬,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只为在我们的未来道路上多一段华丽的锦帛,少一片阴沉的黑暗。但我始终都无法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爱,他们有时批评我,有时对我要求很高,我迟到了还罚我站,但就在那天,我的看法彻底地改变了。那天,老师给了我们一黑板歪斜的字,一黑板的记忆,一黑板沉甸甸的爱……
初三期中考试前,凌厉的寒风如刀般彻骨入髓,有“北风卷地白草折”的感觉,冷风渗入头脑,把我从半醒半睡的状态下激醒。我们一边打哆嗦一边等着早课的来临。
不一会儿,教室的门缓缓地打开了,教语文的王老师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王老师怎么了?”“咦?”
不断有同学脸上浮现出惊疑的表情。王老师和平时不一样了,脸上经常洋溢着的红光被惨淡的白色取代,脚步虚浮,好像随时都会摔倒似的,而且,她还带了一个银色的保温杯。毋庸置疑,王老师病得很重。她坐在讲台前,顶着沙哑的喉咙说:“今天,我们上……咳,第二十课,翻开书……”那一个个的汉字就像是被用力推出来的一样,虽然很轻,但是却能听见。心疼夹杂着一股凉意直袭我们的心头。老师开始在黑板上写字了,她慢慢站起来,左手撑着桌子,右手开始在黑板上无力地跳跃、滑动。一个个如老妪般缺少气力的字渐渐浮现在黑板上,她一向清秀的字荡然无存了。老师为了让我们能看清楚,写得更用力了一点,左手在桌子上不停地颤抖。此时,我心底貌似有什么东西涌了上来,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有点……像母爱的感觉……
下课了,老师用模糊的口音对我们说:“祝大家……考个好成绩,同学们再见……”之后老师就踱出了教室。
教室里依旧是鸦雀无声,看着那一黑板歪斜却可分辨的字,我们无语凝咽。老师走了,却留下了这一黑板的字。迟迟地,没人起身像平常一样去擦黑板,都静静地坐着。它们象征的不是别的,而是那沉甸甸的教师之爱啊!这一黑板的字,虽然能擦掉,但这黑板上的记忆,会永远存在我们的心中,永世难以抹去!
考场上,我们个个奋笔疾书,我们的动力不是别的,只是因为那黑板上的记忆,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我们,它比和煦的阳光还要温暖数十倍!
名师点评
细节描写是本文取得高分的法宝。法国作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作者选取身边最普通的场景,“中考前夕的一堂语文课”,通过对老师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把一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以“我”内心的情感变化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欲扬先抑,由“无法感受”——“惊疑”——“心疼”——瞬间感悟到老师爱的变化过程,自然而然地抓住读者的情绪,将对老师的描写和“我”的主观感受有机结合,刻画人物性格,揭示“奉献”这一永恒的主题。
作文好句赏析:
1、湖水不是很清,呈现出一种淡青色,湖面光滑得像溜冰场,湖边长着低矮的小树。
2、他的胳膊又黑又瘦,像两根缺乏营养的藤条。
3、它那粉红色的连衣裙,翠绿色的草帽,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啊!
4、弟弟笑嘻嘻地说:“妈妈说让我把你叫起来,可你是死皮赖脸不起来,所以我只能用我的必杀绝技了。”
5、不大不小的鸡身子最灵活,也最调皮捣蛋,经常悄悄地钻进菜园里去,刨土、吃菜叶,将大好的菜园弄得一片狼藉,最令人头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