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纯至净之水,是没有香味的,却是比任何香水都要高贵的存在。
——题记
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明明自己说的是真话,对方却固执地不肯相信。最后的结果总是自己百口莫辩,好不郁闷。这种情况,反过来也一样。
于是疑问冒了出来:真话,到底能不能说?该怎么说?
而我的观点是:真话自然是要说的,但要拿捏分寸。真话如同纯水,无香。至于要往这杯水里加糖还是加盐,那就得随机应变。
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不知道是谁的恶作剧,在教室的墙壁上写了一个同学的坏话,署名居然是我!面对那个同学一口咬定的指责,我委屈得号啕大哭,歇斯底里。最后那个同学为了收场不得不说他相信我,但我知道他心里可不一定这样认为……我觉得很纳闷儿:有哪个人会傻到干了坏事儿还大声嚷嚷的?这个道理不很简单吗?我说的明明就是真话啊!
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也难怪。毕竟当时大家都年幼,思想没那么复杂。再者,当时我的态度着实“激动”,可在那样的情况下,越是激动别人越是无法理清思路、从而找出“真凶”。我应该用一种冷静的态度抽丝剥茧分析这件事,让别人的思维不知不觉契合我的思维……保持冷静的人,光是在气场上就高人一等。
这说明,真话自然得说,但要讲究技巧。
在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天真的孩子大声说出了真话:皇帝的身上什么新衣也没有!但是“皇帝继续趾高气扬地游行”。那么,怎么办?
如果我是那个孩子,也许我会忍耐到巡礼结束,然后用最甜美的声音,在皇帝耳边悄悄说出真话。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也许你会很郑重其事地写一封寄给皇帝的信,用你稚嫩但真诚的字迹……
这样,真水也可以“有香”。
生命的大树枝繁叶茂,恰当的真言真语是适时的雨水。
纵使真水无香,它也是至纯至净之物。不可玷污,但可雕琢。
名师点评
作者将真话比作真水,以真水的无香比喻真话的纯净、可贵,同时指出要在真水中添加辅料,使真水充满各种风味,来喻指真话的表达要随机应变,灵活多样。真水无香又有香,既要说真话,也要讲究说真话的技巧,作者正是通过这一比喻将观点表达得形象生动。
作者把自己的思路直接呈现在文章中,先是介绍说真话的后果,表达对说真话的怀疑,再联系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反思真话的表达方式,接着设想《皇帝的新装》中的孩子应该怎样说才可能被接受,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一个个设问句,把思考的过程展示给阅卷者,清晰流畅。
作文好句赏析:
1、种种矛盾和痛苦,好像虫儿在噬咬他的心。
2、爸爸用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稳住了我,好像在说:“孩子,你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呀!相信你一定能想出这道题的答案。”
3、沙漠上有的是旋风,一股一股的,把黄沙卷起老高,像平地冒起的大烟,打着转在沙漠上飞跑。
4、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黑亮的眼珠像两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突然她像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双眼向上微微一弯,扑哧一声笑起来。
5、她圆圆的脸红扑扑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石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