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作文1100字,关于科学原理的说明文作文

时间:2024-12-14 23:35:05关键词:知识,科学原理,说明文,关于

早闻大足石刻的盛名,只是未有机会到那里去参观游览。今年暑假,听友人建议,便欣然前往,却未曾想到有了不小的发现。

众所周知的千手千眼观音以及卧佛自有其妙处,在此我不必多谈,而使我兴趣十足的圆觉洞,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这一组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才是感悟最多之处。

圆觉洞中运用的光学、

声学原理及其排水系统

来到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有一处让人惊叹的洞穴——圆觉洞,窟高6米,宽近10米,深12米,洞口左下方刻有宋代著名学者魏了翁书写的“宝顶山”三字。进入洞中,洞内即使大白天也显得十分昏暗,唯一清晰可见的只有背对着我们,跪在供案前的菩萨,他与“天龙八部”里那位向来以背视人的枯荣大师倒有几分神似。石像雕刻精细,质感特强,供台犹如丝绸。可是,为什么只有这尊跪佛像在黑暗的洞里可以看得见呢?环顾洞内,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在石像背对的方向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而天窗与石像又成45度角,光线透过天窗,正好射到了佛像上。这就是古代的“聚光灯”。古人在设计时巧妙地利用了光学的原理,就解决了照明问题,而且还环保,避免了其他火种光源对石洞的污染,这也是古人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体现,这不得不让人折服,堪称大足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在洞里轻言几句,你会发现没有明显的回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是因为洞内石壁凹凸不平,从而减少了回音,这说明古人对声波的反射原理是清楚的,因而,就运用石壁凹凸不平使声波反射紊乱,相互抵消而导致回声消失。这简直与解放后修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回声处理不谋而合,但前者却比后者早了800多年。

还有更绝的,那便是它的排水系统。若是在雨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环绕洞中的众多石像中,有一座石像的手不停在接水。随着手臂往上看,可以看到一条长龙在石壁上蜿蜒。石龙把水吞入体内,又顺着身子排出,排出的水又通过石像的手流入地下的暗道,再排到洞外去,真是巧夺天工,比起现代的地下排水系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释迦、普贤、文殊与

八十八佛石刻中的力学、透视原理

来到宝顶山上,有一组很独特的石刻,它就是“释迦、普贤、文殊与八十八佛”石刻。中间释迦身着敞领袈裟,普贤、文殊在左右赤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手托大宝楼阁,文殊左手捧着7层宝塔。石刻独特之处就在于这座文殊像。文殊捧着的7层宝塔高近1.8米,重达350~400公斤,倾斜10度,可是却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而未坠落,原因就在于袈裟与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支撑着宝塔。在多种结构中,唯有三角形稳定性最强,这是教科书告诉我们的。可是这种力学的原理在这里却得到具体的运用,我们只有为古代的能人巧匠惊叹了。

释迦、普贤、文殊为什么要向前倾斜10度呢?这是因为石刻不仅要结实更要注重美观。为了避免人们看上去感觉雕像身体与头像的比例不协调,这几尊雕像的身体都有十几度的倾斜。我们知道这是运用了透视原理,这可是在当代美术教科书上才会学到的。能工巧匠却在宋代就知道了,还把它应用得炉火纯青,不得不让人称赞。

古代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现代科学知识作文1100字,关于科学原理的说明文作文

名师一点通

条理分明:作者有条不紊地分析了古代石刻艺术中蕴涵的科学道理,阐述清晰,逻辑性很强,让读者眼界大开。

作文好句赏析:

1、每当我看见电视上古筝弹奏者那潇洒的身姿,弹出那悦耳动听的曲子时,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筝弹奏者呀!

2、大伯是我们学校的自行车管理员。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可惜背已经驼了。微黄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的手又大又粗,冬天开裂,像松树皮似的。在我们的眼里,他是一个古怪的人。

3、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最崇高的、最真挚的、最热烈的、最持久的爱,延续到母亲离开人世,化成儿女骨中的钙、血中的盐、汗中的碱。

4、他的眼里射出两道寒光,满脸的怒气一闪不见了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须发皆张。

5、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我吓坏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