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茜
去灵隐,是为了寻一份缘,圆一个梦!
去那之前,我总在想,想什么呢?想那曾被印度僧人慧理认为“仙灵所隐”的飞来峰是怎样的奇秀?是山水走向了宗教,抑或是宗教走向了山水?想灵隐的绿,是宗璞笔下的深深浅浅,还是她浓浓淡淡的心事?想有谁可以告诉我,灵隐寺里究竟是青灯多还是出家人多?是灵隐的灵慧诱发了教徒的虔诚,还是教徒的虔诚赋予了灵隐的灵慧?
一线天
灵隐寺前的清溪流水沿岸,山泉之间曲径通幽,小桥横跨,越过一座桥,拐过一道弯,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潮湿幽暗的小山洞。据说这洞不透风更不透光,但从洞里的某一角度朝上看,如果你是个有缘人,便可看到那不知透过哪条细缝的一缕极细极细的阳光,虽然细如蚕丝,但在这小小的昏暗的洞内,仿佛那一缕阳光就是整个世界的光明,照亮一摞摞厚重的史册,穿越愚昧走向文明,走向光明!
来一线天的人很多,每个人仰头寻找光明的那一刻,是神圣的,是虔诚的,这个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余秋雨曾说,膜拜的少男少女,脸上并无多少教义的踪影。而我更愿意相信,到这儿的人,都是为了寻一段缘分来的。缘即佛,佛即缘,既信缘,那和信佛又有什么差别呢?他们用那仰望的姿势告诉我们:做一个有缘人。至于是与佛有缘,还是因对佛的膜拜而生的情缘,就不得而知了。
烟
烟,真美!
佛家原以“清静”为本,而如今的灵隐熙熙攘攘,少了晨鼓暮钟的清静,却成就了檀烟袅袅的盛况。
“天香云外飘”,佛香上飘九重天,这个佛教圣地仿佛也被蒙上了空灵神秘的色彩。
古人焚香敬神,于是便有了烟。抬头仰望苍天,能感受到一种空灵的境界。悲欢离合,恩怨情仇,贫富善恶,是非生死,所有这些现实世界的真真假假,似乎在我们观烟的那一刻,被遗忘了。点燃一炷香,因烟而起的淡定与希冀,仰头便有了一些可以细细咀嚼的味道!
不知在“天香”中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早晨起来,烟伴着“咪咪嘛嘛”的祷文冉冉上升;夜幕低垂,烟随着洪亮的钟声化为清风。晨始暮终,连绵不绝。
突然想做一个僧人,长伴一盏青灯,与青菜豆腐萝卜干做伴,观烟浓烟疏,冰封所有杂念,远离所有倾轧,躲开所有纷争。这样,思想是不是更容易走向深刻与纯净呢?
济公
灵隐之所以名闻遐迩,其实还与一个和尚有关。
称之为和尚,似乎又不确切。哪有和尚是不打坐成天闲逛的?哪有和尚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哪有和尚是无视斋戒三天两头鸡鸭鱼肉的?然而这个俗名为李修元的和尚,却偏偏与佛有缘。他有句常挂嘴边的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啊,鸡鸭鱼肉又何妨?我济公的心中自有佛祖在。坚守着那一个“善”字,人世间的所有“恶”都得让路。
一蒲扇,一葫芦,天南地北到处游,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他。一次,青楼红妓苏韵兰无意之中得到一对佩饰银双鱼,不料,却遭莫名其妙的追杀。原来,此鱼中藏有重大的军事秘密,济公知道这银双鱼关系到两国之间的一场战祸,速来帮助苏韵兰逃走。济公带苏韵兰巧妙地与官府周旋,并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恶人终受惩,善良的苏韵兰也脱离了苦海。
“南无阿弥陀佛”,灵隐的众僧们,当做早课的时候,当敲木鱼的时候,是不是会时不时想起这位游戏人间的济公呢?想起他的“心平万事平,心静万事静”?也或许,济公早已化身为寺里的一棵菩提树,日出日落,告诉路过的每一个人:惩恶锄奸!
在灵隐,我并未与佛真正结缘,却看到一线天让人们成为有缘人;我没有从释迦牟尼手中接过永不熄灭的酥油灯,没有实现来灵隐的梦,但我却领悟了烟的力量——繁衍了一代代人的梦;我也无法像济公那样普度众生,但我可以祝福身边的每一个人:永远幸福!
名师一点通
寓理于景:作者以流畅的文字,让我们透过灵隐的那山、那烟、那人感受到作者对真善美的讴歌,耐人寻味地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作文好句赏析:
1、正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香喷喷的包子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回头一看是弟弟,他正调皮地眨着眼看着我。
2、站在楼上往窗外一看,闪电就像是对准了人闪过来的,强大的雷声在楼顶上滚来滚去,像是要扫平大地似的。
3、他有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悠悠流转的眼眸里面似乎蕴藏着一个神秘多彩的世界。
4、那声音好像百鸟争鸣,那曲子真是清脆动听。她吹的时候仿佛融入到了里面,她的曲子吹得既流畅又优美,我的身心都陶醉其中了。
5、亭子北面高挑的两条飞檐上各有一条鲤鱼,面对面,尾巴翘得高高的;南边的两条飞檐上各有一只跃跃欲飞的凤凰,它们虽然都是石刻的,却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