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是白居易对荔枝的喜爱。而贾祖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具体地介绍了荔枝的外形、大小及味道。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具体地介绍成熟荔枝的颜色、形状,描写非常细腻。)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60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荔枝的大小和重量,而且说明具体的出处,以表明数字的可靠。)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子。味甜微酸,适宜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具体介绍荔枝果肉的颜色及味道。)
注释:紫绡:紫色的丝织品。
跟名家学写作
1、数字说明的写法:作者在描写荔枝的大小时,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从而把荔枝的大小形象而可感地展示给读者。
2、引用说明的方法:在介绍荔枝的过程中,作者不断引用诗句;在介绍荔枝的大小时,引用具体的书籍中的记载,把说明更具体化。
作文好句赏析:
1、叔叔跑得不错,已经从起跑冲出进入中途匀速跑。他像一匹骏马昂头急奔:步幅匀称,步频紧凑,蹬动有力,腰肢放松——整个动作显得优美而富有弹性。
2、西红柿又叫番茄。成熟的西红柿红彤彤的,样子非常讨人喜欢。它皮薄,肉嫩,酸里带甜。
3、沙漠边缘的树木,一棵棵挺立着笔直的背脊,同心协力地抵御着风沙,保卫我们的家园。
4、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涨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5、看着泪痕满面的小女孩,妈妈走过去用温柔的语气对她说:“好孩子,勇敢些,马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