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故乡在远方》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但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张抗抗的文章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的情感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我不知道。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老家”令人神往的美景。)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多么朴实的生活场景,为静态描写增加了许多亮色。)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迁去湖州;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作者用排比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杭州的怀念之情,物象具体而生动。)
跟名家学写作
1、多角度描写景物:作者描写广东老家的景致时,有静止的小河、甘蔗林和榕树岛,有动态的白鹳灰鹳、鸟声盈盈、水波上的小船……动静结合,描写角度全面。
2、以询问的手法引出文章:作者说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这一问题是作者思绪的开始,当我们为这样不合常理的疑问感到困惑时,便也不自觉地跟随着作者走上了探索的历程。
作文好句赏析:
1、“劣酒、假药,坑人、骗人、害人!”外公气得说不出话来,气得头顶冒烟。
2、我慢慢地爬起来,找准平衡,慢慢地走,就像刚学走路的小孩一样。凭着我滑旱冰的基础,一会儿我就会滑了,而且滑得很好,就像小燕子一样,在冰场上自由地飞来滑去。
3、小屋门前,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嫩绿的禾苗让风儿轻轻一吹,便随风跳起了“舞蹈”。
4、姐姐那快嘴又喊起来:“你看你写的字,弯弯曲曲像虫子爬,怎么有脸见人呢?”
5、老人很是感激,说:“想不到你们城里人也这么好!”这话让我的心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