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系青年”悄然走红网络,但网民给佛系的定义却是生活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的颓废之气,以致于使“佛”成为了生活消极的人的代名词,这是“佛”的真谛吗?“佛”用在这种青年身上,真的合适吗?“佛”是不是不再适应物欲纵流的现代社会了呢?我想,恰恰相反,佛是现代人最急缺的一种品质,只是大多数人还不能真正理解“佛”。
六祖慧能说过“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本就是虚无的,它是天地佛法所凝聚而成的无形的事物。修佛之人讲究五空:心空,色空,法空,生死空,涅盘空。其本质就是六祖的偈语“本就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就是放下,放下心中对情、名、利的贪求,当你真的放下时,自然内心平和,可以慈悲看待众生,不再被烦恼所困,不再被多情所扰。这种佛是不是不争不夺、生活颓废的青年的代名词呢?不是的。白落梅在这样写过:游子可以放下青山绿水的风物吗?名将可以放下收复山河的成就吗?樵夫可以放下一粥一饭的生活吗?这里的放下并不与积极生活的态度矛盾,游子只有放下对山水的留恋方可专一钻研学业,王侯将相只有放下成就不居功自傲方可守住百年家业,樵夫只有放下对钱财的贪恋才可以体会生活的乐趣。
放下不代表失去,不争不抢亦不意味着得不到。只因放下,才会专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切你曾经追求的、贪恋的东西自然会走向你,只不过放下后,你不会患得患失,来了便是来了,失去了便失去了,不会再因外物而或喜或悲,也就不会徒增烦恼,生活反而惬意了。
佛将人世比作苦海,处于红尘中的人就如在苦海中苦苦挣扎一般,在这无尽苦海,唯一的摆渡人便是放下。处于世俗红尘的人,或被情困,或被名诱,或被钱惑,人们总是放不下心中的执念,所以几生几世都无法跳出苦海,跳出轮回,到达佛的彼岸。但这人世又是修佛之人的道场,他们在人间磨砺自己的佛心,看透世俗却又不世俗,看着苦难却又心怀慈悲,将佛下青莲植于内心深处,等待一个度化的契机,使心中青莲绽
放,引渡到苦海彼岸,为人间受难的人种一株青莲。
修佛之人才是真正佛系青年,虽懂得放下,不争不抢,不悲不喜,但却在无形中提高了人生境界。守着心中青莲,静待花开,与佛来一场不期而遇的相逢。
作文好句赏析:
1、不论是在萧瑟秋风的树下,还是在冬天野外的路旁,喜鹊迎面飞来,生机勃勃,欢欣活跃,令人感到振奋。
2、她那银色的小鼻子,曲线玲珑有致,像一件精心雕琢出来的艺术品。
3、两只白玉似的脚半浸在池塘里,调皮地踢着水,溅起的水花落在那光洁的脚面上,滴溜溜地滚下去。
4、他棱角分明的嘴唇坚毅无比,好像是雕刻出来的。
5、只见爸爸大口大口地吮着、嚼着,不断发出“吱吱”的声音,两腮鼓得像含着两个兵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