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一:
阅读经典,是我们在读书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幼时,听到人们谈论最多的书是四大名著,直到现在也是依旧经久不衰的。也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经历了历史的考验,经历了时代的考验,却依旧能够在新的时期绽放出新的色彩。让我们去欣赏经典,去品读经典中留下来的时代精华。
在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一,开篇就提到了经典的定义与特点。我们现在刚刚步入成年,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我们,能够从经典书物的阅读中获得理解和启发是有限的。可是在幼时所读的经典,并从中所学的,或多或少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有一定影响。譬如在幼时读的《名人传》中,三位巨人对各自领域的追求,都告诉我欲成大事必有苦难的折磨。
我到现在都还是不知道我的“经典”有哪些,我只知道那些被大众的奉为经典的书。我一直不太喜欢老师们告诉我们的经典书目。就像我的所有语文老师都告诉我们《红楼梦》是如何如何的好,我也试着看过,但还是无法欣赏到它的美。
不记得是哪位文学大家说过,读书就是要先读各种各样的书,在自己读的那些,去发现自己的喜爱。我现在差不多了解了自己喜欢的作家、喜欢哪一类的作品。可是经常接触差不多类型的书,也是会厌的。去发掘新的喜爱,对于我这个懒人来说靠的是机遇良缘。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写到: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别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我去重读过的书不多,不超过五本,目前,经常会去重读的书也就一本。我很想把它说出来,但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喜爱,没有必要逼迫别人去认同你的观点,更何况自己都不明白它是否可以奉为经典。
人的一生要去读很多的书,会读到很多的书。有很多的书是我们带有目的去读的书,也有一些是我们无意中发现的。我觉得读书全都带有一种目的去读很容易丧失读书的乐趣,难以发现颜如玉。常常去找寻那些意外之书,也不失为读书的乐趣。在高中时,并没有树立比较好的读书意识,白白的浪费了一年多有时间、有精力的读书时光。去学校图书馆找书看时,被图书馆巨多的书弄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带哪回去,后来就索性只看书名得去挑书。在这其中我发现了许多好看的书,有的书至今都给我留下生刻的印象。
在文中乱七八糟写了一大堆,早已偏离了应该要写的。算了,那就这样吧。
阅读经典,在书海中遨游。
作者:罗雪婷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二:
在这个什么都善变的时代,唯有经典长存;在这个什么都高速发展的时代,唯有经典能让我们慢下来;在这个人们被各种落后腐朽文化侵蚀的时代,唯有经典才能带我们冲出囹圄。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问,这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必要读以前那些前几个世纪的东西吗?甚至宣扬“读书无用论”思想的也大有人在。我只能说,非常有必要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而读书也是非常有用的。
上现代汉语课时,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就拿当人们看见美丽的晚霞与野鸭这同一种事物时,读过书的人会脱口而出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没读过书的只能感叹一句:“好美啊”,这还是针对有一定审美的普通人,有的人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极可能只是毫不在意地瘪瘪嘴,就成了身后事。这里我并我任何抬高或贬低之意,只是觉得努力去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人,对于现在的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当你和别人站在一起时,你与身俱来的那种感觉就不一样,在这点上,央视主持人董卿老师真的完美呈现。
台湾作家三毛也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真的就是这样的。
同时,知乎上曾有个关于“读书”很火的问答,题目是:“读书早晚会忘,为什么还要读书?”。有个高赞答案我一直都记得,也十分认同与喜欢,他是这样回答的:“从小到大我吃过不少食物,大部分排出去了,剩下的构成了我的骨和肉;想来,读书之于思想与食物之于身体是一样的。”诚然,我们一生会读很多书,有上课老师教授知识时的课本;也有饭后茶余娱乐自我的消遣小说;还有可供反复研究、细细品读的经典“大部头”……
我们从这些书籍里汲取到的东西也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的三观,但是也正如前文所言,有的会被排出去,而有的成为了骨和肉。在我看来,最终能够构成我们骨与肉的则是经典书籍。
在《为什么读经典》这本,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不仅详细地解说何为经典、阅读经典的意义、怎样阅读经典,还向我们推荐了他所认为的值得人们多读的经典名著。
虽然作为外国作家,他推荐的都是国外的名著,但是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去走进他们的世界。因为真正的经典名著里面所体现的思想都是能够让我们产生共情的,不论时代,不论国家。正如他在所说:“一部经典作品的特别之处,也许仅仅是我们从一部在文化延续性中有自己的位置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作品那里所感到的某种共鸣。”
即便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再像前人那样时时浸泡在书籍的海洋当中,但是“现在可以做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发明我们自己理想的经典藏书室;而我想说,其中一半应该包括我们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另一半应该是我们打算读并假设可能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我们还应该把一部分空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这是最让我喜欢的句子,意外之书,偶遇之书,真的比起那些已经成为经典之书真的更让我惊喜。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最重要的就是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内蕴。“书到无穷处,坐看云起时,好一轮红太阳破空而出,光芒四射,前途一片光明,彼岸便是此身。”经典书籍每次开卷都有益,每次开卷都能获得新的体验,新的世界。
为什么读经典?因为经典永流传。
作者:刘珉嘉
《为什么读经典》读后感三:
总是会有人说我们读书就一定要读经典,那么经典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伊塔诺?卡尔维诺就在他的著作《为什么读经典》中给出了一个定义: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这个定义也是我们可以十分赞同的,因为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在于它的留存长远和意义深远,多读一遍就又能从中获取新的心得与感受。
在我们的人生之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书,不论是好的坏的亦或是高雅的低俗的,我们都应该要具有自己选择书籍的量尺,而经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必读之物,至于原因我在卡尔维诺的也找到了答案。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为什么读经典》中的这段话:我特别爱司汤达,因为只有在他那里,个体道德张力、历史张力、生命冲动合成单独一样东西,即小说的线性张力。我爱普希金,因为他是清晰、讽刺和严肃。我爱海明威,因为他是唯实、轻描淡写、渴望幸福与忧郁。我爱史蒂文森,因为他表现为他愿意的那样。我爱契诃夫,因为他没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我爱康拉德,因为他在深渊航行而不沉入其中。我爱托尔斯泰,因为有时我觉得自己几乎是理解他的,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理解。我爱曼佐尼,因为直到不久前我还在恨他。我爱切斯特顿,因为他愿意做天主教徒伏尔泰而我愿意是共产主义者切斯特顿。
我爱福楼拜,因为在他之后人们再不能试图像他那样做了。我爱《金甲虫》的爱伦·坡。我爱《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马克·吐温。我爱《丛林之书》的吉卜林。我爱尼耶沃,因为我每次重读他,都有初读般的快乐。我爱简·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我爱果戈理,因为他用洗练、恶意和适度来歪曲。我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他用一贯性、愤怒和毫无分寸来歪曲。我爱巴尔扎克,因为他是空想者。我爱卡夫卡,因为他是现实主义者。我爱莫泊桑,因为他肤浅。我爱曼斯菲尔德,因为她聪明。我爱菲茨杰拉德,因为他不满足。我爱拉迪盖,因为青春再也不回来。我爱斯维沃,因为他需要变得年老。我爱……。卡尔维诺用他自己的感受为我们描绘出多位经典的故事,让我们能更加直观具体的感受那些经典,或许我们未曾读过,但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构建出了一副蓝图。
以前的我对于读书或许并没有太多要求与深究,但是卡尔维诺的书却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定义,让我不禁反思起以前的自己看的书籍究竟是否正确。
经典是应读的也是必读的,至于读什么经典,可以去看看卡尔维诺的书籍,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在那里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陈依萍
作文好句赏析:
1、刘二嫂是个直肠子,办起事来像火锥捅炉子——直入直出。
2、还有一个最小的沙发,是杏色的枕头,后面一样也有一个装枕头的靠垫,是圆圆的,还能转动呢!躺下去一样的舒服极了。
3、我有一个绿色的书包,上面画有米老鼠。书包上面还挂着一个小书包,它跟鼠标一样大。书包两边各有一个小套网,上面还有一个弯弯的小带子,可以把书包挂在电瓶车上。
4、她仰着粉嘟嘟的小脸,粉嫩的鼻尖上一粒粒晶莹的汗珠,可爱极了。
5、奶奶五十多岁,个子不高不矮,一双大眼睛闪着亲切的光芒,从那经历风雨的脸上可看出奶奶年轻时是个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