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记录一下读后感。
从王小波的杂文集知道了费孝通,依稀记得有篇论述农村同性恋研究的文章,引入费孝通关于农村社会的研究结论,作为佐证,不知道为何就一直记得这个作者和这。正好在找书看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共也就一百来页,看起来毫无压力,于是带着好奇,开始了。
我看书的习惯就是必须从头看到尾,前文,目录,正文,后记,必须全部读过才算是安心,这样的好处是从前文,后记中可看到写书的一些背景,更有助于理解书本,坏处就是会效率低些,但是我觉得一本值得看的书,前文后记也是非常值得了解的。看书最重要的是先看目录,对于作者如何论述有一个框架的了解,就像是勾勒出了树干和树枝的轮廓,看的过程中将一些点作为叶子,点缀在树上。初看目录,可能因为对论述主题的生疏,无法全然明白和记住结构,没有关系,看的过程中,读完几章后再回头看就会觉得清晰,读完全书再看一遍,如果脉络已深深印入了你的脑海,说明书已经融入了你的记忆,倘若对于某个章节还能有更生动细节的回忆,那就是你和这的缘分所在了。
分享了自己看书的一点心得,回到乡土中国这。首先,这主要论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征,成因,演化等。乡土社会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农村社会。/这的妙处在于语言平实,逻辑清晰,章节之间环环相扣,从土地,到人和土地的固定连接,到人形成家庭,形成社会,让你读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乡土社会的特点,进而通过这个切入点,了解中国社会的特点,以及和西方社会的区别。做产品讲究don't make me think,这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它的内容是值得我们思考,寻味的,而它的论述过程很自然,让你省去了诸如考虑这句话啥意思,这篇和上篇啥关系的总结,验证的过程,会有非常顺畅的阅读体验,丝毫不费力的跟着作者去思考社会学,这样本来会特别让人难以理解的科学。
看完后记,了解到作者的人生可谓命途多舛。在和妻子一起下乡调研过程中,妻子不幸意外去世。wen ge被打压,失去了研究生涯的黄金时期。乡土中国产生于这个中断之前。通过这,和这样一个社会学研究者相遇,和这样深入浅出的,朴实无华,逻辑严谨的文字相遇,是一件幸事,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厚积薄发,大道至简。
作文好句赏析:
1、他的鼻子像个一座三角形的小山,鼻子上一个个黑点好像长在山上的小树。
2、她满脸憔悴,一双眼睛深深陷进去,像两个干枯的泉眼,再也流不出一滴眼泪了。
3、瞧,他们有的撅着屁股跳得很高,塑料袋却老不“听话”;有的脚底像被粘住似的,只能在原地打转;有的只前进了一小步,却倒退三大步。
4、他写字十分认真,一撇一捺都规规矩矩的,力求完美,写出来的字既端正又精神,像一排排穿戴整齐的士兵在站岗。
5、这几棵松树向阳的一边长着特别多的枝桠,向下斜斜地伸着,像搭起一道绿色的天梯,又像在向游人伸出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