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贾谊》作文800字,小学作文
叹贾谊
他年少有才,深得圣宠,初露锋芒时又迅速跌落,只能偏安一隅,落魄而死。人们感叹其遭遇,为其惊世之才不被重用感到惋惜,为其不争感到愤恨。
他是贾谊,是西汉时一位著名的谋士,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文学家。他深谙治国之道,善于分析处理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尤为突出,他在《治安策》中这样写道:“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他没有正面解决诸侯实力强的问题,而是从子嗣分封入手,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一个“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既让诸侯的力量被削弱,国家的安危得到解决,又让诸侯王们忠心归附,让那些原本分不到土地的皇亲感恩戴德。国家政权稳固,又赢得民心,可谓两全其美,君臣相亲。他在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两大阶级间利益的平衡点,巧妙的化解了危机。尽管当时他的理论并未得到重用,但在汉武帝时期,主父偃用推恩令的方式将其生动的表现出来,为汉朝解决了一大难题。
他深谋远虑,很早便提醒文帝削藩——“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他主张快刀斩乱麻,让文帝不顾及血肉亲情,不留余地。正所谓,诸侯一日不削,国家便一日不宁,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意见,也正是因为文帝的怜悯,才导致了景帝时期的八国之乱,这足可见贾谊的远见卓识。
贾谊用自己的才华赢得圣心,但妒忌诋毁也相伴而来。周勃灌婴等老臣上书批他,说他玩弄权术,扰乱朝廷——“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分乱诸事。”在众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的施压下,文帝不得不将其贬至长沙,只偶尔召他入宫,入宫后问的却是鬼神之说,这让贾谊忧愁愤恨。正如李商隐的《贾生》所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文帝对理政的不关心,自己的被迫离开,一次又一次打击让贾谊变得颓废,无所适从。正如吊屈原赋中所说:“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命运给他的灵魂加上枷锁,让他无法逃离。他可观古今于须臾,他可挫万物于笔端,可这又如何,欲争而不争,想逆天改命却没有勇气,最后只能看着一颗饱含热血的心渐渐冰凉,惟留愤慨与叹息。
贾谊,就这样渐渐远离了政治中心,随着梁怀王堕马而死,他的人生也迎来了终结。许多人说他不被重用是因为汉文帝的不赏识,但我想关键还是在于他自己。他锋芒太盛,不知收敛,如果他与一众老臣们处好关系,其政策未必不能施行,而汉朝也会更强大。君主不智,他便意志消沉,而不是重新开始。苏轼在《贾谊论》中写道:“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及“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他认为贾谊气量太小,不善于在逆境中生活,一旦得不到重用便忧伤颓丧。毛主席也在诗中写道:“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这些诗句无不体现了贾谊的懦弱与无力。
尽管贾谊在一些方面还不够好,但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周伯因事入狱,他没有为当年之事记仇,落井下石,而是以德报怨,上书告诉文帝,说周勃是国之功臣,不能杀。最后周勃能无罪释放,我想贾谊也在其中出了一份力。如果说周勃身死,那周亚夫有可能便不会现世,八国之乱也可能不会平息,最后导致的可能是汉王朝的灭亡。
星垂平野阔,一个闪耀的政治新星稍纵即逝,但他所留下的光亮引人遐想,引人深思,让我们在今天也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力量。
六年级罗时进
作文好句赏析:
1、读了几个小时,书中的故事在他脑中铺展开了,接着读的时候,他心里却想着别的事情,整整几页没有读进去,书中的故事也变得断断续续,光怪离奇起来。
2、游人好像赶集似的,纷纷赶到这里,望着庄严雄伟的长城,人们被折服了,纷纷举起照相机,拍下了这震撼人心的壮丽奇观。
3、小灰兔短短的尾巴好像挂在屁股后面的一个小绒球,蹦跳的时候,一撅一撅的,好像大风中摇动的银铃。
4、糟了糟了糟了,语文我虽说成绩也算中上,可是阅读题嘛,就……不行不行,不能认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拿出“董存瑞炸碉堡”的“献身精神”。
5、每当人们想写东西的时候,就用它写字,表达自己的心里想法。画家用它来画画,可以画出一个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