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这个东西》作文,议论作文1300字
分数这个东西
不知道从何年何月起,各级各类学校都普遍采用阿拉伯数字来记载学生的考试成绩,最低是“0”分,最高是“100”分。人们把这种记分法称为“百分制”。当然,还有“一百二十分制”、“五分制”等。所有分数,不论高低都叫做分数。于是,分数这个东西便立刻成了学生拼命追求的目标。人人都想高分,不愿得低分,因为分数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喜欢,同学的夸奖,可以升级、升学;分数低(不及格),就会遭到老师的批评,
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嘲笑,就要留级或升不了学。这样一来,分数的高低便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志,甚至决定了一个学生前途和命运的“交通信号灯”。
分数这个东西,本来是用以表示考试成绩的一种不很精确的符号,如今竟然被人们抬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赋予它这么高的价值。试问,难道它真的能精确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吗?难道它真的可以如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吗?未必!分数来自考试,而考试(主要是笔试)这种方法,是带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的。这表现在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如老师出题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题目有偏难或偏易之弊端;学生在考场上,由于身体和其他方面种种原因,有临时发挥好与不好之差别;老师在临考时,有或严或松的不同要求;学生有因弄虚作假或因押题侥幸押中而获高分的情况。此外,有的老师圈定考试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考完之后,学生都是“贝(背)多芬(分)”,师生皆大欢喜;教师在阅卷(特别是作文试卷)时,给分往往带上个人的好恶色彩。凡此种种,都使学生所得分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尤其是实际能力。要不然,历年高中毕业生中,为什么有些人平时考试分数高,然而高考却名落孙山;则有些人平时考试分数不是很高,高考却一举而中了呢?而且,在考取了大学的学生中,为什么会出现高分低能的人呢?还有,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毕业考试分数很高,而到了工作岗位上,其实际工作能力却比不上一个中专毕业生呢?这一切,都正说明了分数这个东西并不完全可靠。
我并非反对用分数来记载考试成绩。因为不管采用“百分制”、“五分制”、“一百二十分制”,还是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办法,总得有个记载考试成绩高与低的符号;我之所以对分数这个东西发一通议论,主要是不赞成人们把分数的价值和它的地位捧得这么高,不同意把分数视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和知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志。我认为,如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种夸大分数作用的思想,是形而上学的。如果不纠正这种“唯分数”的观点,将愈来愈迫使成千上万的在校学生千方百计地追逐那个视为“生命”的“高分,而忽视了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努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其结果,既有害于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又不利于按真才实学选拔人才。为此,我建议今后中考、高考普遍实行考试与推荐、保送相结合的办法(有的学校已经试行)不要只凭一纸考卷就给人下结论、定“终身”。我作为一个学生还恳切地希望尊敬的老师们,不要总在分数这一狭小的“门缝”里观察和评判我们,而应用多种方法检验我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这些中学生,都是未成年的孩子,都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因此,我还衷心地希望我们亲爱的父母及其他长辈,不要只把眼睛注视着我们考试分数,而要全面关心我们的成长,既关心我们的学习成绩,又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思想进步。
总之,分数这个东西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它已约定俗成地被人们普遍用作衡量学生知识水平的一把“尺子”,又要看到它是一把有缺陷的“尺子”,往往不能准确地判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它,又不要做它的奴隶。这就是我——一个中学生对分数这个东西的一点看法。
《分数这个东西》作文评语
《分数这个东西》一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分数在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知识水平高低方面的片面性;分析了形而上学的“唯分数”观点。这种一分为二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值得推崇的,作为一名中学生能运用这样的思维方法,并用这种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小作者在对分数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以后,又论及了“唯分数”观点的危害,“既有害于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又不利于按真才实学选拔人才”,并对考试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小作者以肺腑之言向教师、家长、社会发出“要全面关心我们成长”的呼吁;向自己的同龄人发出对分数“既要重视它,又不要做它的奴隶”的号召,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作文好句赏析:
1、妈妈听到噩耗,身子摇晃得很厉害,重重地栽了下去,倒在花草丛里,手也被刺破了。
2、刚才那股懒劲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教室里的气氛由死气沉沉变得高昂起来。
3、她先双手叉腰,右脚后根抬起,脚尖着地用力转自己的脚腕,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活动了左脚腕。
4、她的手夏天通红通红的,热得像火炭,冬天正好相反,苍白得不带一丝血色,冷得像冰块。
5、我立刻兴奋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从妈妈手里抢过救生圈,光着脚,欢呼着奔向大海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