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乡土》作文,初中记叙作文800字
英雄的乡土
梅岭脚下,章水河畔有一片起伏连绵的红壤山岗,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池江。
池江是个地不出半里,人不到三千的小圩镇。它东含南康平原,北接梅岭隘道,南望油山峦峰,西靠湘赣原始森林,蜿蜒的章水从它的胸脯流过。
这里土地肥沃,特产丰富,盛产竹、木、稻米、红糖、香菰和南安板鸭。但是由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苛政,使这块肥沃富饶的地方,荒芜萧条,灾祸丛生,人们过着“放下禾镰冒(没)米煮,一家大小共条裤”的悲惨生活。
自从陈毅同志领导的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开展以后,梅岭星火蔓延祖国的大江南北,这块巴掌大的小圩镇才有了一点名气。
据跟随陈老总打过游击的老同志讲述:1938年新春,各山头的游击队员奉命在池江集合,组成抗日义勇军新编第四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
清晨,乡亲们敲锣打鼓,送军鞋、宰猪羊,从四面八方赶到圩场。游击健儿更是欣喜若狂地从硝烟未尽的山头,从地下交通站,从密林丛中向池江汇来,好似千川百流汇大海,形成一股时代的铁流。
我们的陈老总,站在这株古樟树下,把手一挥,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发出了向抗日前线迸军的命令。从此以后,大江南北,万水千山,都有着池江儿女的战斗足迹,为了消灭蒋家王朝,多少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解放后,池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把一个荒凉贫穷的小圩场,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山村。昔日枪炮隆隆的战场,如今成了书声琅琅的池江中学;当年游击队员浴血战斗过的红壤山岗,如今成了桃李满山、青茶飘香的国营农场。真是“浮云蔽日难长久,严冬过尽绽春蕾”。
1958年初春,在党的号召下,几百名干部、知识青年,来到了池江安家落户,建设家园。火烧岭上,青年们在这荒凉的山野上种植果树和茶叶。大家用勤劳的双手移山挖岭,披荆斩棘,种上树苗。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火烧岭成了“万宝山”,荒凉的山乡成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基地——池江园艺场。
朋友,有名的温州蜜橘,就是这些知识青年们亲手培植的。茶叶也是园艺场的特产。这里大约有匕百亩茶园,每年大约上交干茶四、五万斤。只要登上茶山,那一望无际的绿茶映入眼帘,真使人心旷神怡。
啊!池江,让我们踏着前辈们的足迹,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这英雄的乡土吧!
【作文简评】
这是一篇记叙革命老区池江变化的文章。
池江座落在梅岭脚下,过去由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苛政,人们过着悲惨的生活。
自从陈毅同志领导的长达三年的艰苦卓越的游击战争开展以后,这里的人民就投入了革命的洪流,后来又组建了新四军,奔赴抗日最前线。本文突出了池江和池江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作者用最简洁的笔调,描述了池江的历史和解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党的领导,歌颂了英雄的池江人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敬仰之情。
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结构紧凑,是一篇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好文章。
作文好句赏析:
1、细长秀气的叶子朦朦胧胧,一大一小两朵菊花开在叶子上面,一片片花瓣挤在一起,形状就像柔嫩的菜叶,整个花朵是两团均匀的黄色,像两个漂亮的绒球。
2、她手把手地教会我打兵乓球,这让我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好感,然而,每次打兵乓球时她又把我打得落花流水,这又让我“恨”得牙痒痒。
3、姥姥爱唠叨,一唠叨起来就没完没了,是她那无休止的唠叨伴我成长的。
4、天气太热了,小狗提起前腿坐着,鼻子朝天,眼睛眯着,不断地吐出它的舌头。
5、他内心陷入了激烈的冲突之中,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地上已堆了一堆的烟头,一张脸在烟雾里的时隐时显,两道紧锁的眉毛就像烧焦的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