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着的自由》作文,初中作文800字
《漂浮着的自由》作文
“自由的人,是漂浮在大地和天空间的。”叔本华的这句话流传甚广,然而世人往往错误引用以歌颂绝对自由,殊不知他真正想说的,是自由和规则间的平衡。
这种漂浮着的自由,是理想对现实的妥协,亦是生存的必须。在十九、二十世纪交替的中国,一度风行过被称之为“安那其主义”的无政府主义,他们提倡一种奉行少量社会公约的温和的个人主义,抵制有组织的政权的管束。很显然,这种过于软弱的思想在战乱横行的民国是没有生存土壤的,这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最终一哄而散。但他们的失败却用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过度个体化的社会是没有生存力的。规则欠缺的环境下,人与人最终会因彼此的差异和引导的缺少陷入茫然和混乱。为了生存,自由和规则之间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为了这个平衡点,欧洲大陆的千年厮杀不可以说不是所要付出的代价。
这种自由漂浮间蕴含的平衡之道同样是生活的必然。久为规则桎梏的人亦会自发地向往自由之路。曾被称之为“战国策派”的文化流派的创始人林同济年轻时因过于开提倡专制和尼采式的精神改造,被人指责为中国的法西斯,然而时至中年,他逐渐发现民族主义专制的弊端而回归道家的自由大地。这种剧烈的精神转变无疑揭示了自由和规则间冥冥中的平衡。规则的提倡者最终滑向自由的一端。我想这大概是人性中无法遏制的对自由的渴望决定的。
自由与规则间的平衡,同样是蕴藏于生命中的必定。人是生长于大地的生物,孱弱的肉体和有限的寿命决定我们只能社会性地生存着。然而人孤高的灵魂又不甘于局促而拘束地囿于大地,这就产生了一种米兰昆德拉所言的“永恒的逃离”的冲动。然而过于彻底的逃离会招至毁灭,去留之间需要平衡。否则,过于远离大地者,譬如顾城那般,便会造成理想崩溃、利斧杀妻的惨剧。
人终究是大地上的生物,最好的状态也不过是漂浮于大地、天空之间。然而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看见一味鼓吹自由者,忽视人的大地根性,一味背离而不知正走向毁灭。我们应当警醒,更应当反思。自由的终极,应是平衡而非绝对。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一种中庸之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以自由而观之,应也如是。
作文好句赏析:
1、林老师有两颗特大的门牙——一颗像妈妈下厨时挥动的铲子,一颗像爷爷上山砍树时抡着的斧子。这两颗大门牙,“姿态不一,形象各异”,歪歪扭扭地向外跑着。别看它们丑,还挺爱挑剔人呢。
2、柳树的树干呈褐色,足以让双臂抱上一圈,树干凹凸不平。
3、小洋娃娃头发金黄金黄的,一直披到肩上,红扑扑的脸,两条弯弯的眉毛下衬着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睫毛又细又长,真是可爱极了。
4、在柔和阳光的映照下,麦苗儿一片碧绿。它们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5、教数学的年轻女教师踩着细高的红皮鞋,抱着一摞作业本,一脸冰霜地走进了教室。她用冒着寒光的眼睛扫视了一下全体同学,顿时,喧闹的教室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