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俄、反美运动-大清王朝

时间:2025-01-05 04:53:07

拒俄、反美运动

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蓬勃兴起,其中最突出的是“拒俄运动”和“反美爱国运动”。

一、拒俄运动

拒俄、反美运动-大清王朝

光绪二十六年(1900),沙俄在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同时,又乘机单独出兵十七万七千人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妄图实现其“黄俄罗斯”的迷梦。此后,沙皇政府多次逼迫清政府与其签订出卖东北的条约。二十七年正月二十二日(1901年3月12日),沙俄又向清政府提出新约款,规定沙俄驻兵东北,有“保护”铁路、出兵帮助“剿抚”,以及革办中国官吏等特权,并要求将蒙古、新疆、华北等地划为沙俄的势力范围。消息传出,立即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二十五日(15日),上海爱国人士集会于张园,严正谴责沙俄的侵略野心,主张抗击沙俄的侵略,要求清政府“力拒俄约,以保危局”。接着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群众也举行了类似的抗议集会;香港、澳门同胞和新加坡、檀香山等地华侨,纷纷致电清政府,强烈要求拒绝签约。在群众斗争的压力下,二月五日(3月24日)清政府电令驻俄公使杨儒,命其通知沙俄政府“非展限改妥,无碍公约,不敢遽行画押”。沙俄逼签条约失败,于是再变花招。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初一(1902年4月8日)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东三省交收条约》,规定将侵占中国东北的俄军分三期在十八个月内全部撤走。二十九年三月十一日(1903年4月8日),是俄军第二阶段撤兵的最后期限,但沙俄不仅违约不撤,反而制造借口派兵前往安东,重新占领营口,并向清政府提出七项无理要求,妄图从法律上确认其对东三省和外蒙古的占领。消息传出,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四月初一(4月27日),上海千余名群众在张园集会,决定致电外务部,声明“此约如允,内失主权,外召大衅,我全国人民万难承认”;同时分电各国外交部申明中国人民的严正立场,指出“即使政府承允,我全国国民万不承认”。会后由冯镜如等发起组织“以保国土、国权为目的”的“国民总会”,一千多人签名入会。初三日(29日)上午留日学生会馆召开干事及评议员四十余人会议,浙江学生汤槱建议分电南北洋大臣,要求他们主战。钮永建则主张自行组织义勇队抗俄,与会者均表赞成。下午全体留学生大会在锦辉馆举行,参加者五百余人,会上发言者十余人,临时议长汤槱演说表示:“东三省一失,内地十八省外人纷树国旗,中国人还有立脚地吗”吾辈徒以国家大义所激,誓以身殉,为火炮之引线,唤起国民铁血之气节”。听了他的发言,“众皆愤发,涕泣不能抑”。会上决定:(1)愿入义勇队赴前敌者,在两日内签名;(2)未即赴前敌者,别设本部,部署军队各事;(3)致电北洋大臣袁世凯请求将义勇队编其麾下;(4)遣特派员至天津与袁订定彼此关系;(5)遣人至本国内地各殷富地方、南洋各埠及欧美各国发动拒俄。会后各省同乡会继续开会,留学生纷纷报名参加义勇队,报名者年龄最小的才十二岁;女留学生决定参加赤十字社,决心从军北征,任军中看护。初四(30日),报名从军者达一百三十余人,愿入本部办事以为后应者五十余人。初六(5月2日),参加签各的留学生集会于锦辉馆,通过《学生军规则》:“第一、定名:学生军(义勇队改名)。第二、目的:拒俄。第三、性质:甲代表国民公愤。乙担荷主战义务。第四、体制:在政府统治之下又将全军121人分成甲乙丙三个区队,每区队辖四个分队,以留日士官生蓝天蔚为队长,准备开赴前线,与沙俄决一死战。

在上海与东京拒俄浪潮的推动下,抗俄运动迅速发展到全国。四月初四(4月30日),京师大学堂学生集会,通电各省学堂,呼吁“发大志愿,结大团体”,“勿将东三省予俄”。湖北学生立即响应,“不期而集会于曾公祠省数百人”。安徽学生成立爱国会,江西大学堂组织义勇队,福州学生成立滨海公会,湖南学生要求领枪备战,广东人士联名抗俄,直隶四百举人上书要求“皇上坚忍力持,转亡为存”。在全国普遍反对下,清政府拒绝了沙俄的七项要求。

拒俄、反美运动-大清王朝

但是,沙俄亡我之心不死。四月二十四日(5月20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废除交还中国东北的条约,增加在中国东北的兵力,设置处于俄国保护下的特别区域。九月初九(10月28日),沙俄马步兵、炮兵一千余人,强行闯入奉天,占领清行官及将军衙门等各署地,升起沙俄旗帜。这时全国各地相继成立抗俄团体,如上海有对俄同志会,对俄同志女会,北京京师大学堂有抗俄铁血会,广东有助国拒俄同志议会,哈尔滨有商民自仇会,锦州有仇俄会等。对俄同志会发刊《俄事警闻》日报,揭露沙俄侵华罪恶和清政府的卖国政策,广泛报道各地拒俄消息,号召社会各界奋起拒俄。在各地拒俄团体领导下,全国人民的抗俄斗争一直持续到日俄战争结束。

这场运动本来是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爱国运动,它最初只采用请愿、游说的做法,学生军也明白规定“在政府统治之下”,并没有革命色彩。但清政府却说义勇队“名为拒俄,实则革命”,勾结日本政府解散义勇队,并要“地方督抚于各学生回国者,遇有行踪诡秘,访闻有革命本心者,即可随时获到,就地正法”。正是在这种“报国无路”的情况下,前一年春建立的青年会的发起人秦毓鎏、叶澜等即于二十九年四月十五日(1903年5月19日)将义勇队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标明宗旨是:“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其进行方法:“一日鼓吹,二日起义,三日暗杀。”随后这个组织就分派会员回国开展革命活动,建立组织,筹划反清起义。拒俄运动的重大意义就是促使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从爱国走向革命,有力地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反美华工禁约运动

这场运动是由美国虐待华工而引起的。美国早期开发西部的过程中,劳动力十分缺乏。鸦片战争以后美国便大量招致华工入境,利用廉价劳动力在西部垦殖、采矿及修筑铁路。华工为美国的西部开发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失业问题严重,引起广泛的工人运动。美国资产阶级一方面血腥地镇压本国工人的罢工斗争,一方面转移工人斗争视线,妄伪说美国工人之所以失业,是华工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借以煽动排华。一时间华工财物被抢劫,华人房屋被烧毁,侨民生命遭到威胁,甚至入境华人亦经常遭到种种无理刁难、欺凌和侮辱。清政府迫于广大华工、侨商要求,曾就排华事件向美国政府提出交涉。但是,美国政府不仅不收敛,反而在光绪二十年(1894)迫使清政府签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表面声称保护寓养华侨,实际是使美国行之已久的限禁华工、歧视虐待华人的做法具体化、合法化。对此中国人民表示强烈抗议。

光绪三十年(1904)“禁约”十年期满,国内舆论和各界民众均要求废约,旅美华侨十余万人联名上书要求清政府同美国交涉废约问题。清政府照会美国驻京公使,声明“禁约”期满即行废止,应另订新约。美国政府拒绝中国修约要求,执意继续保持原约,遂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三十一年四月初七(1905年5月10日),上海总商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拒约办法,会长曾铸在会上严厉谴责美国的排华政策,建议以两个月为期,若美国仍不允修改条约,则抵制美货。全体商董一致赞成此议,并立即以曾铸名义致电外务部,“吁恳峻拒画押,以伸国权而保商利”;同时又分电各省及香港二十一埠商会或商务局,请其协力进行。接着,国内各城市工商界以及海外华侨相继召开大会,响应上海总商会的建议,并印发传单广泛宣传,国内和华侨所办报刊亦纷纷发表抵制美约,不用美货的言论,两个月后,美国政府仍采拒绝态度,上海各行业旋即采取行动,不买、不卖、不用美货,不到美国人所办学校读书,不给美国人当翻译、车夫、厨师等,缝纫工人不做美国布料衣服,刻字工人不刻美货商标,漆业工人公议不给美国公司做招牌,不用美国材料和颜料,表现了下层群众的坚决态度。与此同时,广州、天津、北京、武汉、苏州、杭州、长沙等许多城市的商、学界和工人亦纷起响应,相继成立“拒约会”、“争约会”、“抵制美货公所”等团体。中国留日学生及海外侨胞也积极投入运动。

拒俄、反美运动-大清王朝

从抵制运动开始,美国即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予以镇压。七月二十一日(8月21日),清廷发布上谕,令各省对抵制美货者要“从严查究,以弭隐患”。接着各省督抚便相继查禁抵制运动。在内外压力下,领导运动的资产阶级动摇、退缩了,经半年多的斗争,运动逐渐沉寂。

这次运动打击了美国对华的经济侵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