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海内
清王朝在定鼎燕京之后,面临的敌对势力有:相继建立的南明福王政权、唐王政权、鲁王政权、桂王政权;败撤中的李自成、盘踞成都的张献忠以及此起彼伏的各地抗清义军。在经历近二十年的征战之后(1644—1662年),清王朝才迎来海内统一。
攻陷扬州。
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朝廷任命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军南下,征讨在南京建立的南明福王政权,一举荡平江南。
时南明福王政权在江北设置四镇,以总兵刘泽清辖淮海,驻淮北;高杰辖徐泅,驻泗州;刘良佐辖凤寿,驻临淮;黄得功辖滁和,驻庐州;并以大学士史可法坐镇扬州,节制四镇。
是年十一月,清军渡过黄河,进逼归德、徐州,史可法调高杰率部北上,趋归德,牵制清军。翌年正月中旬,高杰在睢州被已与清军有秘约的南明睢州总兵许定国诱杀。未几,驻防湖北的南明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挥军顺流而下,把持南明朝政的马士英调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三镇兵入卫。因而当清军四月十四日渡淮之时,南明以四镇为核心的江北防线已不复存在。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十八日,清军兵临扬州城下。史可法拒绝多铎的劝降,但其部下——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却于二十二日率所部降清,扬州防守益单。
四月二十三日清军把大炮从泗州运至扬州,并于次日轰击城垣。四月二十五日,在经历三天炮击后扬州陷落。扬州守兵坚持巷战,直至全部遇难。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军抓获,不屈而死。清军攻入扬州后,大事屠戮十天,始宣布封刀,被杀百姓多达八十余万。
占领南京。
五月初二多铎率清军从扬州出发,抵达瓜洲,“谋渡江”。多铎“令军中每人具案(即长形桌子)二张,火十把”,又令“众兵掠民间台几及扫帚,将帚系缚台几足上”。初八夜,大雾,清军以备好的几案、扫帚“沃油燃火”,“放入江中,”顺流而下,火光彻天”,以为疑兵之计。清军主力已抵镇江,“从七里港渡江”,翌日清晨“尽抵南岸”。南明军队“一时皆溃,武弁各卸甲鼠窜”。
五月初十夜半,福王得悉清军渡江“从通济门出奔太平府”,投奔南明诚意伯刘孔昭,刘孔昭“闭门不纳”,朱由崧又逃至芜湖投奔黄得功。五月十一,福王政权的拥立者马士英“走浙江”,南京城一片混乱。
五月十五,多铎率清军开进南京,弘光朝廷的文臣武将数百人,马步兵二十万俱投降。清军入城时,“正大雨淋漓”,南明官员“跪道旁”,“无一人敢稍后者”。
顺治帝五月二十五日清军在芜湖击败黄得功,生擒福王朱由崧。
进军江阴。
南京陷落后,江阴生员聚于明伦堂,倡言抗清,推举原典史阎应元主持其事。遂于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一,拘拿清朝廷派至江阴的县令,“四城内外响应者数万人”。
降将刘良佐引清兵十万包围江阴。阎应元“制火球、火箭之类”,“从城上投下”,“敌皆畏之”。清军破松江后,以“马步二十万尽来江上”,“城下大炮日增,间五六尺地一,其弹飞如雹”。江阴在被围困的八十一天消灭清军七万五千。
八月二十一日夜,江阴城垣被轰坍,“城遂陷”。“清兵俱集城上,恐有伏”,至次日午后“见城中大沸,遂下,纵兵大杀”,“杀至夜始收兵,复上城。及天明,下城大杀,凡三日”,“尸骸满道,死者如市”,有一条三十余丈的河沟,“积尸与桥齐”。阎应元在城破后自杀未遂,被清军杀害。
鲁王、唐王的相继败亡。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数百清兵渡过钱塘江,鲁王朝廷的拥立者方国安虽拥兵十万,不战自溃,急奔绍兴,挟鲁王南逃。清征南大将军博洛,不到一个月即破义乌、取金华、下衢州、陷严州,直奔由浙入闽的咽喉要道仙霞关。当时驻守仙霞关的系南明忠孝伯郑成功。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是唐王政权的拥立者,在清军压境的情况下,郑芝龙决意降清。为了表明降清之意,郑芝龙从接到洪承畴劝降信后,即断绝仙霞关驻军的粮饷,迨至该年八月断饷已三个月的郑成功部,从驻地开拔,回福州索饷,清军遂从容进入福建。
该年八月唐王朱聿键拟经江西进入湖北,投奔坚持抗清的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行至汀州(今福建省长汀)被清军抓获(八月二十九日)。
西充凤凰山之战。
顺治三年初(1646年),清朝廷任命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军入川,讨伐张献忠。
该年七月,张献忠得悉清军由陕入川,即从成都开拔,拟由川入陕,绕到清军背后,避敌锋芒,十一月张献忠部已进抵西充凤凰山。
十一月二十六日,张献忠部下——驻守保宁(今四川省阆中)的刘进忠降清,引导清军直奔张献忠六十万军队的营地。豪格率部日夜兼程,于次日清晨抵达西充凤凰山。时值大雾迷漫,直至清军逼近营门,张献忠才仓皇应变,未及披甲,仅腰插三矢即冲出营门,旋即中箭身亡。张献忠养子孙可望、李定国等率残部退入川南,未几即由川入黔。豪格亦穷追不舍,尾随孙可望、李定国之后兵进贵州,直至翌年八月豪格才率部从遵义班师。
攻克南昌。
顺治五年正月二十七(1648年2月20日),清江西提督金声桓、副将王得仁等举兵反清,遣使向南明桂王政权称臣。九江、无为、庐江等地纷纷响应。同年四月初十,广东提督李成栋接应金声桓,改奉南明永历正朔。
金声桓等囿于“宁庶人起兵不破赣,卒贻后患”的教训,派遣重兵南下赣州,拒不采纳顺江而下,或取江南、或取武昌、汉口的建议。该年三月,清朝廷任命满洲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为征南大将军,统兵征江西。同年五月。清军进抵九江、南康、饶州等地、直逼南昌。久攻赣州不下的金声桓立即撤军,返回南昌,南昌遂为孤城。
顺治五年八月,南明永历朝廷命李成栋率所部二十万赴南昌,援救被围困两个月的金声桓。李成栋部于十月底抵达赣州,在“城外结营”,遭城内清军夜袭,大败,“二十万士卒器械悉委弃赣州府城下”。翌年二月在信丰再次遭到清军突袭,“满营溃乱”,李成栋在突围时溺水而死。
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清军大炮运至南昌城下,粮尽援绝的南昌在被围困六个月后,被大炮攻陷,时为正月十九日午时。金声桓投水而死,麾下将士大多在巷战中阵亡。
围困大同。
顺治五年十二月初三(1649年1月15日)清大同总兵姜壤举兵叛变,兵进宁武、保德、榆林、雁门关、代州、五台等地,“其附近十一城皆叛”。
该年十一月,清朝廷因“喀尔喀部落二楚虎尔行猎”,逼临清边界,遣英亲王阿济格、端重郡王博洛、承泽郡王硕塞、贝子拜音图、公傅勒赫、岳乐等“统兵戍守大同”。阿济格遂于十二月初四包围大同,“请发红衣炮以为攻城之用”。
翌年二月十四,摄政王多尔衮“统内外官兵往征大同”。多尔衮遣入“薄城”劝降,姜壤在给回启中写道:“臣自甲申年五月间,闻摄政王驾入燕京,不远千里,率领边塞兵民归顺清朝……五年以来殚心毕力,统众弹压,未有毫发罪过,臣可谓克尽厥职矣。但上不真诚以待,不惟臣一人未蒙升赏,而效忠归顺之民亦阽危已极。且选出各官又肆行凌虐,民益难堪。顷者英王师至,催办粮草,绅士军民苦不可当,动辄欲行杀戮,……王纵开诚肆赦,谁敢遽信,是惟更降一谕,明指以全活之方。若不开恩,臣惟率众以俟,无他想望矣。”
因豫亲王多铎出痘,多尔衮抵大同不久即班师回京。七月初一多尔衮率师再征大同。多尔衮令巽亲王满达海、谦郡王瓦克达统兵征宁武、朔州等地。七月十四,多尔衮行至阿鲁席巴尔台,“罢大同之行”,回京后命英亲王阿济格、贝子巩阿岱等统兵前往大同,在此期间进军山西的博洛捷报频传,先后克清原、文水、交城、平阳、汾州等地。姜壤所据守的大同越发孤危。
顺治六年八月二十八。姜壤部将杨振威等二十三人斩姜壤及其兄弟姜琳、姜有光开城降清,被围困近九个月的大同陷落。除杨振威等二十三人的家属及下属兵丁六百余人外,其余军民“尽行诛之”。
桂林战守。
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六月,清朝廷“遣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出鄱阳,逾梅岭入广东;而定南王孔有德则渡洞庭,溯河入广西,时称三王征广”。翌年正月,“清兵陷南雄、韶州”,桂王朱由榔从肇庆逃往梧州。十月,清军攻大榕江,南明将领胡一青、赵印选“迎战失利,弃城走”,严关失守。驻扎在桂林的南明各路兵马纷纷开拔,“城中竟为一空矣”。
桂林留守、南明大学士瞿式耜、侍郎张同敞被孔有德杀害,时为顺治七年十一月十八日(1650年12月10日)。孔有德遂坐镇桂林,遣军追剿南明永历政权。
顺治九年(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李定国兵进湖南,克武岗,逼宝庆。驻守宝庆的清续顺公沈永忠退守湘潭。时孔有德主力分守南宁、柳州、梧州、庆远,桂林兵力空弱。李定国遂趋全州,取严关,进逼桂林,并在大榕江击败率军截堵的孔有德,孔有德大败而归,退守桂林。该年七月初二李定国兵临桂林。李定国以象阵攻城,两天后城破,孔有德自焚而死。
李定国乘胜兵进广西,广西所属十一个府,只有梧州府由孔有德部将马雄坚守。清朝廷遂于七月十五任命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精兵十五万往征湖南、广西。十一月二十三日行至湖南衡山遇伏,尼堪被李定国部斩于阵。清军接连失利,至有弃滇、黔、粤、桂、川、湘、赣等省与南明朝廷议和之意。
底定云贵。
顺治十年(1653年)十月,清朝廷任命洪承畴为经略,总督湖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军务,兼理粮饷,以对付李定国、孙可望及其所支持的永历政权,扭转因孔有德、尼堪败亡所酿成的不利局面。
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孙可望率军十四万袭击李定国,兵败后逃至长沙,向洪承畴投降,开列云贵地形图为进见之礼。清朝廷得悉南明在云贵的兵力部署后,立即任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远征云贵。翌年四月清军已相继攻陷贵阳、遵义。李定国因孙可望旧部王自奇、关有才等在滇西的永昌为叛,自率兵讨之,无暇东顾入黔的清军。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月,清军在占领贵州后,兵分三路向云南挺进,多尼自贵阳出兵取道关岭至云南省会昆明;吴三桂自遵义出兵,经七星关入昆明;卓布泰自永顺出发经安隆、都匀趋昆明;洪承畴留守贵阳,为三路大军转运粮饷。李定国部将士在与三路清军交战中伤亡惨重,十余年所积精锐丧失殆尽。
十二月十五日桂王朱由榔从昆明撤出,逃至永昌,翌年初又自永昌逃至腾越。二月十八日,清军占领永昌。二十一日“扎筏渡潞江,江面不宽,水气甚恶”,“过江二十里有磨盘山”。磨盘山系通过腾越的必经之路,“所人之路坎陡,箐深曲曲,仅容单马”。李定国“亲自督兵将”,“筑栅数”道,“左右设伏”,俟敌军入伏后,发起攻击。
为追击桂王,吴三桂、卓布泰等在渡潞江后,即督军穿越磨盘山。当万余清军进入埋伏后,南明大理寺卿卢桂生降清。吴三桂得悉李定国设伏,急令后撤,炮击伏兵。李定国部也开炮还击,李定国所设伏兵六千以及来不及撤出的数千清兵全部在激战中丧生。此战是清军入黔、滇以来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战。
二十二日夜,李定国率残部撤退。桂王朱由榔得悉败讯,也自腾越出奔,抵中缅边界的铜壁关,二十九日逾关入缅,南明永历政权名存实亡。
江宁之役。
为了减轻永历朝廷的军事压力,郑成功联络张煌言于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五月大举北伐。郑成功部从吴淞口入长江,溯江而上,连克瓜洲、镇江、兵临江宁(即南京)。张煌言部进军安徽,相继攻陷仪真、江浦、芜湖,大江南北有四府(太平、宁国、池州、徽州)、三州(广德、无为、和州)、二十四县望风迎降。
江宁系总督驻防之地,清两江总督郎廷佐在郑军抵达江宁之前,“将城外房屋悉行烧拆,近城十里居民俱令入城”,城外木柴“卖不完者俱火之”。时江宁驻防八旗二千,从贵州回京途经江宁的八旗兵丁有半个旗,不足一千,共计三千左右。七月二十二日,郑成功率水、陆军十余万、“拥战舰数千”抵达江宁,且在城外连扎八十三营,“安设大炮地雷,密布云梯”。郎廷佐遣人与郑成功接洽,“乞宽三十日之限”而献城,郑成功深信不疑,于是郑成功对江宁围而不攻。
在此期间,奉郎廷佐之命人援的苏松水师总兵梁化凤率兵三千破围入城,其他各路援军一千六百也相继冲入围城。七月二十三日为郑成功诞日,郑军设宴庆祝。郎廷佐乘郑军不备发起突袭,郑军仓皇应战,陆战失利,清军乘乱亦将泊江海舟焚毁,郑军战舰损失过千,遂顺江而下,退回厦门。被清军切断退路的张煌言部,焚舟登岸,且战且退,在围追堵截下几乎全军覆灭。
生擒桂王朱由榔。
桂王入缅后,即被缅甸国王软禁,南明将领白文选、李定国等相继率兵入缅迎桂王,均被阻。
顺治十八年正月,吴三桂遣使传檄缅甸,令缅甸国将桂王朱由榔献给清朝廷。该年九月,吴三桂“将五万人出南甸、陇川、猛卯,分二万余出姚关”,“十一月,会师木邦”。入缅接驾的白文选“方扼锡箔江”,清军前锋“疾驰三百里”击之,“白文选毁桥走茶山”,又遣军“分道追文选,俾不得窥木邦后路,而大军以筏渡趋缅,以降人为乡导。十二月,抵兰鸠江,缅人遂执永历(即桂王)及其母太后等,并从官各家口献军前”。
翌年三月,吴三桂将桂王押回云南,四月十五日朱由榔及其子在昆明被害。李定国在得悉桂王遇害后忧愤而亡,时为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
康熙元年三月十二日,清帝以“永历既获大勋克集”诏告天下,清王朝终于实现海内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