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大清王朝

时间:2023-04-22 17:29:02关键词:八旗,制度,大清王朝

八旗制度

八旗是一种特有的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兼有“备战”、“务农”的职能,源于女真社会的狩猎组织牛录。在女真社会,“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额真”。

创建八旗。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对原有牛录进行改建,三百丁编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下设代子二人、章京四人、拨什库四人。每一牛录编成四个塔坦(即村落),由一名章京、一名拨什库管理。

五牛录编为一甲喇(一甲喇有一千五百丁),设甲喇额真一人。五甲喇编为一固山(一固山有七千五百丁),设固山额真一人、梅勒额真二人。每一固山有旗纛一面,固山又称为旗,固山额真亦称为旗主。该年共编四固山,四固山的旗纛分别为黄、白、红、蓝四色。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在原有四旗的基础上,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为八旗。努尔哈赤自领两黄旗(黄旗、镶黄旗);代善及其子岳托分领两红旗;皇太极领镶白旗;杜度(努尔哈赤长孙)领正白旗;莽古尔泰领镶蓝旗;阿敏领正蓝旗。“凡有杂物收合之用、战斗力役之事”,均由掌旗贝勒组织完成,财产以及战俘也由八旗均分,“即一人尺土,贝勒不容于皇上,皇上亦不容于贝勒”。

八旗制度-大清王朝

皇太极即位之后,为了削弱掌旗贝勒的势力,设管旗大臣八人(亦称八大臣),“总理一切事务”。凡“出猎行师”,“各领本旗兵行”。“国中大小事,皆昕稽察”;每旗设佐管旗务大臣二人”,“审断狱讼,不令出兵驻防”;另设调遣大臣二人,“出兵驻防,以时调遣”。至此形成掌旗贝勒、管旗大臣、佐理旗务大臣、调遣大臣一整套管理旗务的制度。

计丁授田。

天命六年(1621年)七月,努尔哈赤在占领辽、沈后,从“海州地方拨田十万垧(一垧五亩),辽东地方拨田二十万垧”,分给“驻扎此地之兵马”,“每丁给种粮田五垧,种棉地一垧”。“如不敷用,可取自松山堡以内至铁岭、懿路、蒲河、范河、珲托河、沈阳、抚顺、东州、玛根丹、清河、孤山等地之田耕种”。

八旗兵丁,出则为兵,人则为民,出征所需马、鞍、甲胄均需自备,计丁授田保证了八旗将士的经济实力,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清军入关之后。增设蒙八旗、汉八旗。天命、天聪年间,归附的蒙古兵日多,遂将蒙古兵编为左、右二营。天聪九年(1635年),察哈尔部归降后金,蒙古人丁剧增,遂于该年编蒙古八旗,察哈尔、喀喇沁等部的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人被编为蒙八旗。

清太祖努儿哈赤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在占领辽东后,谕汉人:“著二十人抽一人从军。其从军之人驻于汗城”,“百人中选百长一人”。天聪五年(1631年)正月,皇太极把分散在八旗中的汉兵拨出。别置一军,国语号“乌真超哈”,命佟养性为汉军“昂邦章京”。天聪八年(1634年),将孔有德所率“天祜占兵”、尚可喜所率“天助兵”并入汉军。崇德二年(1637年)分汉军为左、右两翼,任命石廷柱为左翼管旗大臣,马光远为右翼管旗大臣,“旗色皆用元青”。崇德四年(1639年)“分汉军为镶黄、镶白、镶红、正蓝四旗”,马光远领镶黄旗;石廷柱领镶白旗;王世佐领镶红旗;巴延领正蓝旗。崇德七年(1642年)又将汉军分为八旗,“旗制与满洲同”“八旗方位: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为右翼”。孔有德及其所部隶汉军正红旗,尚可喜及其所部隶汉军镶黄旗。

八旗制度-大清王朝

迨至清军入中原之前,满八旗有三百一十九个牛录,六万三千人;蒙八旗有一百二十九个牛录,二万五千人;汉八旗有一百六十七个牛录,三万三千人。合计满、蒙、汉八旗共有六百零五个牛录,十二万一千人。

八旗兵制。

八旗在创建之初,原本是兵民合一、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伴随着努尔哈赤对辽东的开拓,对辽西的扫荡以及皇太极同明军在关内、关外所展开的旷日持久的战事,八旗已经演变成为单纯的军事组织。

天命七年(1623年)对八旗驻防之地作出明确规定,“正黄旗收管之地:费阿拉、尚间崖、包窝赫、札克丹、洪阔、西章嘉、德立石、奉集堡”;“镶黄旗收管之地:柴河、抚安、范河、懿路、三岔堡、铁岭、宋家泊、丁字泊、避荫、甲虎缠”;“正红旗收管之地:温德痕、札库穆、清河及一堵墙、盐厂、孤山、山羊峪、威宁营、东州、玛哈丹”;“镶红旗收管之地:沈阳、蒲河、平虏堡、十方寺、上榆林、静远堡、武靖营、长宁堡、会安堡、虎皮驿、长永堡、长胜堡”;“镶蓝旗收管之地:旅顺口、木城驿、金州及石河驿、黄骨岛、归服堡、望海埚、红嘴”;“正蓝旗收管之地:蚰俨、青苔峪、马嵬赛及水长峪、伊兰博里库、镇东、镇彝、凤凰、汤站、险山、甜水站”;”正白旗收管之地:复州、栾古堡、杨官堡及水宁监、五十寨、盖州、盐厂堡、天城堡、青云堡”;“镶白旗收管之地:海州、东京堡、耀州、穆家堡、析木城、古城堡、长安堡、青山堡、鞍山”。

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在八旗内“分辨步、骑、守、哨等兵名色,以随固山额真马兵为骑兵;步兵为步兵;护军哨兵为前锋;驻守盛京炮兵为守兵;间助兵为援兵;外城守兵为守边兵”,其兵种已有骑兵、步兵、前锋、守兵、援兵、守边兵、炮兵等。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清军在占领北京之后,令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镶蓝旗驻宣武门内;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

嘉庆年间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满、蒙、汉八旗分驻京师及各省,其兵种有:

八旗骁骑营,驻守内城,负责城门警卫;

八旗前锋营,负责宿卫,清跸开道;

八旗制度-大清王朝

八旗步军营,城内巡营,维护治安;

京师还设有担负门禁的八旗护军营,负责皇宫、王府以及御前、乾清门、太和殿等处警卫。

康熙以后增加的兵种有:

虎枪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皇帝行围时任前导;

火器营,康熙三十年(1691年)设,有子母炮四十尊,所部将士以鸟枪装备,亦称为鸟枪护军;

健锐营,乾隆十四年(1749年)设,攻城时负责架云梯。

驻防备省的八旗,主要驻扎在省会、军事重镇、交通要道等地。八旗生计日艰。清王朝系由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为了镇压比满族多的汉族,清朝统治者视“八旗为国家根本”,清朝廷所实行的恩养旗人的政策,使得旗人成为一个不事农工的寄生集团。迨至康熙年间,由于人口的自然增殖以及奢靡之风的蔓延,朝廷所发放的粮饷根本不足维持生计,典当旗地屡有发生。清朝廷多次拨帑,赎回典当旗地,并向八旗兵丁颁发赈济银两。到乾隆时期,对旗人的恩养已经成为财政上的一大负担。乾隆七年(1742年)下达允许汉军出旗为民的谕令,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又下达允许八旗开户家奴出旗为民的谕令。上述命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旗人的数量,减轻清朝廷为解决旗人生计所承受的财政负担,对改善旗人生计不无小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