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做皇帝-大清王朝

时间:2025-01-05 03:35:02

溥仪做皇帝

清朝第十代皇帝的“登极大典”就在这哭闹劝声中结束了。

天生的龙种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正月十四,北京城里醇王府邸,一位新生婴儿呱呱坠地,这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溥仪,字浩然,姓爱新觉罗。清宣宗道光帝曼宁曾孙,清文宗咸丰皇帝奕詝七弟醇贤亲王奕譞长孙,清德宗光绪皇帝五弟第二代醇亲王载沣长子。依此统系,似乎溥仪天生龙种,该当御极称帝。然而细究起来,事情却远非如此简单。

前辈的恩恩怨怨

溥仪做皇帝-大清王朝

清文宗咸丰帝以后,皇嗣已然断绝。同治帝载淳及光绪帝载湉,在位共计47年,宫中不闻儿啼,无儿无女。光绪帝的父亲奕譞庸懦没有主见,其母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同治归天之际,载湉年仅4岁,与同治帝平辈,便于慈禧以皇太后身份“垂帘”掌管朝政。于是,慈禧毅然抛弃祖制,不顾先己而去的亲生儿子同治断绝,硬是把4岁的载湉过继给自己做儿子,承继文宗咸丰皇帝大统。因而,原本并未显示出与其他近支王公子孙有异的载湉,摇身一变成了真龙天子。

奕譞去世后,谥号“贤”,后称醇贤亲王。醇贤亲王共4位福晋,生有7子。前四子为嫡福晋慈禧亲妹叶赫那拉氏所生,其中一、三、四子早殇,二子载湉4岁时过继给慈禧做儿子当了皇帝;后三子载沣、载洵、载涛为二侧福晋刘佳氏即溥仪的亲祖母所生。因前四子三个早殇,一个做了皇帝,所以五子载沣承继了王位,是为第二代醇亲王。

载沣8岁时承袭王位,属守醇贤亲王遗训,为人处事酷似其父。然而,他所以能像第一代醇亲王一样成了皇父,却不是因为像老醇亲王那样有一位皇太后的亲妹妹嫡福晋,而是另有因由。

戊戌政变后,光绪虽被囚瀛台,但只要他活着,对慈禧等顽固派们来说就是一个潜在的莫大威胁。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根除后患,结果是由于洋人的干涉未能如愿。于是,慈禧便立意利用“义和团”杀一杀洋人的威风,同时要使列强明白左右中国局势的是她,而不是光绪。结果,弄巧成拙,险些被列强当做“祸首”加以惩办。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公开要光绪五弟载沣前往德国,为克林德公使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一事道歉。载沣到德国后,受到了德国皇室的隆重礼遇,致使慈禧心中又增一层隐忧。原来在此之前,就有人对慈禧说,妙高峰醇贤亲王墓地上有棵高大的白果树,“王”上加“白”正好是个“皇”字,所以醇王府出皇帝。尽管慈禧不一定相信这种说法,可她还是立即派人去砍掉了这棵白果树。不过白果树砍了,光绪的皇冠并没能摘下来,列强对光绪兄弟的态度也没有改变。为缓解各方矛盾,确保自己的地位,慈禧觉得有必要觅一良策。这个“良策”很快让她找到了:即为醇亲王指婚,令将心腹大臣荣禄之女嫁与载沣。

既然暂时搬不掉光绪,洋人对光绪兄弟似乎又特别看重,利用亲信荣禄的女儿在醇王府与自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于己总会有益而无害。不过,这时她恐怕还没有在醇王府里再出一位皇帝的想法。促成醇王府出第二位皇帝的,应该说主要是庆亲王奕劻和戊戌政变后飞黄腾达的袁世凯。

溥仪做皇帝-大清王朝

奕劻是乾隆第十七子永磷之孙。为人贪鄙庸劣,精于投机钻营之道。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他奉旨议和,结好洋人,同时也为慈禧所看重,随后即人值军机处,并升到了首席军机大臣的高位上。

袁世凯自戊戌政变为慈禧立了大功,从此官运亨通,扶摇直上,几年时间由直隶按察使逐次升迁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外务部尚书。在此期间,他不惜重资,买通了只要给钱连祖宗都可以卖掉的庆亲王奕劻,借改革军制扩编北洋新军之机,采取种种手段,几乎使北洋军成了完全听命于他一人的袁氏武装。

奕劻和袁世凯的行径使慈禧有些不放心。于是,她借筹备立宪之机,上调袁世凯入值军机处,意在收回袁氏军权。政治嗅觉十分灵敏的袁世凯也感到气候有些异常,不待慈禧下令,便主动交出了北洋军权。做为一名汉族官员,袁世凯的这一举动,非但没有使慈禧解除疑虑,联想起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慈禧预感到了一种可怕的威胁,这不但是对自己的威胁,而且是对爱新觉罗氏江山有威胁。她深知袁世凯交出北洋兵权并非出自本意,其对北洋军的实际控制能力,远非朝夕能解除得了,而革命党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号召,兴兵发难,旋扑旋起,立志要在中国实行什么“三民主义”;立宪党人则乘朝廷预备仿行立宪之机,大肆鼓噪,必欲分享权力;光绪被囚瀛台近10年,已是病入膏肓,势将不起……思来想去,不觉心力交瘁,至1908年秋,竟也大病缠身。就在这时,一个令她震惊的消息传来:袁世凯策划废掉光绪,拥立奕劻之子载振为皇帝。为了爱新觉罗氏的江山社稷及子孙着想,慈禧认为该是采取果断措施的时候了。

经过再三权衡,慈禧终于拿定了主意。为了实施她以为是可以决定大清帝国命运的果断措施,在确信光绪不久人世之后,令庆亲王奕劻前去察看东陵工程,同时将袁世凯的亲信段祺瑞所部第六镇北洋军调离北京,令陆军部尚书铁良统辖的第一镇进京换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日,光绪帝病危,慈禧颁发了“醇亲王载沣著授为摄政王”的懿旨,同时令将载沣年满3岁的长子溥仪送进皇宫教养。前一日接军机处急函星夜回京的奕劻,见事已至此,只有叹气而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驾崩,慈禧面谕王公大臣: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人承大统为嗣皇帝……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大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这时慈禧并不认为自己也要紧随光绪而去。二十一日这天,她“终日料理大事,至晚乃获休息,虽极辛苦,但体气反较佳。第二天,仍于六钟起召见军机与皇后、监国摄政王及其福晋即荣禄之女,谈话多时,以新帝之名下一谕,尊皇后(光绪皇后隆裕)为太后”。不料午饭时分突然晕倒,醒后感觉异常,自知末日已至,急诏隆裕皇太后既监国摄政王等,谓:“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而请施行”。作好了这样的安排之后,慈禧才放心地归天去了。她满以为有光绪亲兄弟摄政监国,有自己的亲侄女裁决“重大事件”,大清王朝的江山就万无一失了。

宣统登基

溥仪做皇帝-大清王朝

光绪、慈禧去世之后,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筹划,王公大臣们拟定新帝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九日举行“登极大典”,年号宣统,改明年为宣统元年。

这一天,天气冷得出奇。清朝第十代皇帝宣统“登极大典”在紫禁城太和殿隆重举行。高高的龙墩上,不满3岁的小皇帝溥仪冻得瑟瑟发抖,坐立不住。他的父亲,监国摄政王载沣侧身单膝跪在龙墩之下,双手扶着小皇帝接受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的朝贺。进太和殿之前,在中和殿接受领侍卫大臣们叩拜时,小皇帝就已耐不住性子,到太和殿坐在冰冷的龙墩上,眼望着玉阶下宗室王公、文武百官依次三跪九叩,没完没了,便再也坐不住了,又哭又闹,高声叫着:“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监国摄政王劝不住小皇帝的哭闹,可又不敢站起来抱着他,只好一面把小皇帝牢牢地按在龙墩上,一面哄着说:“别哭别哭,这就完了,这就完了”。清朝第十代皇帝的“登极大典”,就在这哭闹劝声中结束了。三年后,大清朝历时260多年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中也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