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开始了她对中国长达47年的统治。
顾命八大臣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率领众嫔妃和大臣逃亡承德避暑山庄。恭亲王奕奉命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留守北京,并与英、法等国议和,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其间,奕不但得到外国的支持,而且在朝廷中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公元1861年8月21日,咸丰皇帝病危,立6岁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户部尚书肃顺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顾命大臣。次日,咸丰皇帝病死,肃顺等即以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名义总摄朝政。顾命八大臣为了不让奕分权,仅让他在北京办理一切事宜。
铲除党羽
载淳即位后,改年号为“祺祥”。其生母叶赫那拉氏被尊为皇太后,加“慈禧”徽号,皇后钮祜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加“慈安”徽号。慈禧太后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与慈安太后密谋铲除肃顺等赞襄政务王大臣,她们秘密召见醇郡王奕譞,也就是慈禧的妹夫,密商罢斥肃顺等人,并与在京的奕联系。9月5日,奕奉太后旨意赶至热河,密谋政变。尔后指使御史董元醇出面奏请两太后“权听朝政”,除顾命八大臣之外,派亲王一二人(暗指奕、奕譞二人)参政。9月15日,朝廷会议讨论董元淳的奏折,八大臣当然不愿意让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于是称皇帝不愿听命太后,驳回董元淳的奏折。
公元1861年10月26日,慈禧、慈安两太后偕幼帝载淳与载垣、端华等离承德回京。肃顺等护送咸丰皇帝灵柩随后出发。两宫太后抵京后,马上召见先行返京的奕,商议对策。11月2日,奕示意大学士贾桢、周祖培等再次奏请两太后“垂帘听政”,胜保也上奏附合,并请以近支亲王辅政。随即两宫太后下诏,历数载垣、端华、肃顺等罪状,称其与外不能尽心议和,使朝廷失信各国,皇帝避走热河。并命令载垣、端华、肃顺解任听勘,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退出军机处。当日,又下诏将肃顺等三人革职拿问。11月3日,两宫太后降旨任命奕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桂良、沉兆霖、文祥、宝鐾并为军机大臣。7日,下诏废“祺祥”年号,以明年为“同治”元年。次日,再下诏命载垣、端华自尽,处斩肃顺;景寿、匡源、杜翰、焦佑瀛皆革职,穆荫革职后发往军台。随后,又清除了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党羽。11日,同治皇帝载淳正式即位。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
慈禧大权独揽
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尚未稳固,需要奕的继续支持,于是给予了奕许多破格的待遇加以笼络,如将他的长女留养宫中,晋封为固伦公主,赏他在紫禁城内乘用四人轿等等。奕既已总揽朝廷大权,便势倾朝野。他网罗文祥、宝整、曹毓英、李棠阶、董恂等人做为智囊和助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随着奕权力的不断扩大,叔嫂之间在权力上的矛盾、斗争日渐显露出来。醇郡王奕譞因参加政变有功加亲王衔,授为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奕譞由于是慈禧太后的妹夫,不满意其兄奕大权在握。公元1863年他即奏称“亲贵不当专政”就是针对奕而发的。在这场新的权力斗争中,慈禧太后和奕譞合作对付奕,伺机而发。但这时朝廷正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他们之间的矛盾暂时没有公开化。
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朝的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于是就处心积虑地要削弱奕的权力。公元1865年4月,她以奕“目无君上”、“暗使离间”等罪名,下诏革除其一切差事。慈禧太后这一突然的重大政治举措,使许多王公大臣感到惊诧,纷纷上折请求收回成命。她见用权示威的目的已经达到,而且出于政治需要,也就采取先打后拉的手法,仍令奕管理总理衙门,接着又恢复了他的领班军机大臣的职务,但取消了议政王的称号。从此,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开始了她对中国长达47年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