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杨士奇是数朝元老-大明王朝

时间:2025-01-04 20:08:02

为什么说杨士奇是数朝元老

杨士奇(1365~1444),名寓,泰和(今江西泰和)人。惠帝建文元年(1399),经王叔英举荐,被召进翰林院任编纂官,参与修撰《太祖实录》。

杨士奇是历经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1403~1449)的宰辅重臣,德高望重、声誉卓越,是明朝前期政坛上的杰出人物。他在朝四十多年,一直为内阁重臣,深得历朝皇帝的器重。

为什么说杨士奇是数朝元老-大明王朝

从仁宗洪熙元年(1425)到英宗正统元年(1436)出现了“仁宣之治”的较好局面,杨士奇是有功劳的。他待人接物豁达大度,以大局为重,不记私怨。同僚有小过错的,常常为之掩盖。成祖时,广东布政使徐奇把岭南的土特产分送给朝廷大臣,唯独杨士奇没有。有人把徐奇所送礼的大臣名册进呈给成祖,成祖看到上面没有杨士奇的名字,便把他召来询问。杨士奇回答说:“徐奇去广东时,各位大臣都赋诗作文送行,我当时正赶上生病,未能前往送行,因此名册上 没有我的名字。而且,各位大臣究竟接受了没有,现在并不清楚,何况还只是一点土产,一定没有其他用意。”成祖便急忙下令烧掉了名册。

杨士奇深知民间疾苦,为相以后,常以国家安定和百姓生活为念。又刚直敢言,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意见。仁宗即位后,有一次向他征求意见,他当即大胆地说:“您下诏书减少各地的岁供才两天,惜薪司却要征枣八十万斤,和诏书相抵触。”仁宗立即命令减半。当时,有人向仁宗上了一道歌颂太平的奏章,仁宗让群臣传阅,大家都认为当今四海升平,值得颂扬,独有杨士奇不以为然。他说:“陛下的恩泽虽然普及天下,但因多年用兵,使百姓颠沛流离 ,还未回归故土,疮痍还未平复,许多百姓得不到温饱,需休养生息多年,才可能过上太平日子。”仁宗很赞同,对其他大臣说:“我以诚相待,希望纠正失误,但只有杨士奇的五次奏章是指出了时弊,而你们都没有一句谏言,难道朝 政真的没有错误,天下已经太平了吗?”其他大臣感到很惭愧。

宣宗宣德(1426~1435)年间,很多地方屡遭水旱灾害,杨士奇不仅多次奏请皇帝下诏体恤民情,而且更关心恤民政策的落实情况。有一年,户部无视宣宗的诏令,未减免田地租额,杨士奇便报请宣宗下诏督促减免,对拒不执行者从严治罪。

为什么说杨士奇是数朝元老-大明王朝

英宗登位时才九岁,太后一心任用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三杨”也总是兢兢业业。英宗正统之始的数年,政治比较清明,这与他们三人是分不开的。

杨士奇爱才重才,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举荐人才。他认为,各级官吏的好坏关系到百姓的安危,应该提拔博学多才、品行好的人当官,要任人唯贤,而不能任人唯亲。经他荐举当官的前后有五十余人,如于谦、周忱、况钟等人,或是卓有政绩,或为一代名臣。

纵观杨士奇的一生,他堪称一位颇有远见的政治家,不遗余力地辅助皇帝实施一系列有益于天下百姓的政治、经济措施,使明朝前期出现了数十年的政通人和局面。

为什么说杨士奇是数朝元老-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