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盛行
明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繁盛时期,出现了一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其间有两次小说创作高潮,一为元末明初,一为明代中后期。
宋代时,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和商业的繁荣,“说话”伎艺得到相当的发展,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周密的《武林旧事》、罗烨的《醉翁谈录》等著作中,对于“说话人”都有很详细的记载。虽经宋末元初的社会大动乱,“说话”技艺依然获得了发展,而记录“说话”底本的小说也随之得到了发展。经过宋元两代长期的孕育,元末明初章回小说已经初具规模,加之元末的战乱引起文人思想上的深刻反省,使得此时出现的以《三国志 通俗演义》、《水浒传》为代表的长篇白话章回小说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较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明王朝建立之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措施,将一切大权总揽于皇帝手中。朱元璋还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屡兴文字狱,加紧对吏和文人的控制,对意识形态实行了严密的高压统治,一些士遭到监禁、放逐甚至处决。明王朝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俗文学采取鄙视甚至仇视的态度,加之印刷业的落后,使得明代小说在经历了初期的繁荣之后,出现了近两百年萧条沉寂的现象。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一些地区和一些行业,尤其是在东南沿海一带的纺织业中,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这个时期,商品流通更加扩大,城市里市民人数不但众多,而且在政治、经济上的势力也不断地增长。与此同时,他们在文化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思想领域里,出现了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守仁、李贽等人。以上这些因素,加上印刷业的发展,便促成了明代中晚期长篇白话小说和短篇小说的繁荣。
明代小说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办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长篇小说以及“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集。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此后一切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作品,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描写战争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主要写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寄托了明君贤相的政治理想,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它所刻画的人物大都是历史上为人所熟知的真实人物。在塑造这些人物时,作者基本上采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做到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相结合。整个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历史发展的脉络基本符合,一些人物形象和历史人物基本吻合。与此同时,在刻画人物上,作者也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加工,使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
《三国演义》问世之后,立即对当时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对此后的小说创作、戏曲发展以及社会政治思想、道德、军事谋略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水浒传》是与《三国志通俗演义》同时出现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在长期民间故事和戏曲流传的基础上,最后由作者加工完成的作品。《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民起义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歌颂了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人物,揭示出人民起义的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塑造了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一批鲜明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在歌颂农民起义的同时,也宣扬了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和受招安的思想,这是它的局限性。就人物性格的刻画来说,《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更生动、活泼、深刻,它不仅长于叙述,更长于描写,特别是长于细节的刻画。
《水浒传》一问世,立即被封建统治者查禁,足见这部作品思想性之强。数百年来,《水浒传》冲破封建统治阶级的查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但和历史上唐代僧人玄奘取经的故事几乎完全不同。《西游记》虽然具有浓厚的宗教内容,但它已被民间传说和作家创作的内容所突破,而主要具有神话寓言的性质。作者用游戏诙谐的笔调,通过神话故事,寄托了他对现实的激愤。作品塑造出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成功的艺术形象。“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部分。它以神话的形式投影式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赞颂了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 严的反抗思想和叛逆性格。孙悟空代表了反对压迫的正义力量,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西天取经”故事的思想性虽然不及“大闹天宫”,但它仍富于教育意义。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积 极进取、克服困难的大无畏气概。《西游记》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它成功地运用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把我国浪漫主义的实际应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家庭生活的小说,它从《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推衍而成。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为中心,记叙了他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种种罪恶以及荒淫无耻的生活,深刻而具体地暴露了明代中叶封建社会黑暗的现实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金瓶梅》中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等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
《金瓶梅》所反映的社会面非常广阔,上至皇帝,下到市井佃民,无所不有。特别是市民社会下层的帮甬无赖、娼妓优伶、媒婆道姑等三教九流,作者都写得很逼真。《金瓶梅》的不朽价值不在于审美,而在于审丑。它把一个黑暗社会的真实内在形态描绘给我们看,写出了流氓市侩的本质和典型,写出了各种妇女在受侮辱受折磨中的不同心理状态,写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作品以传神逼真的细节描写、极为生动的语言,奠定了它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不朽地位。
由于《金瓶梅》中有较多的淫秽描写,这部作品长期以来被视为“淫书”,其实它的基本内容是很有价值的,艺术上也很成功。它对《红楼梦》有重要影响。
“三言”指的是由冯梦龙编辑、改编的三部话本、拟话本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言”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宋元话本,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在明代作品中,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而取材历史或宗教传说的故事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三言”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二拍”是受“三言”影响而出现的两部短篇小说集,作者是凌濛初。“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二拍”和“三言”比较,它们在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达到的思想高度上大致相同,但“二拍”比“三言”有更多的封建说教、宿命论和色情描写。“二拍”也同样塑造出了一些成功的艺术形象。
明代小说创作的繁荣直接推动了清代小说创作的繁荣,明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徐霞客漫游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以号著称于世。南京常州府江阴县(今江苏江阴)人。生于万历十四年(1587),去世于崇祯十四年(1641)。是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和杰出的地理学家。
徐霞客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到他父亲时,才无意仕宦,由有权势的官府之家变成一般地主家庭。虽说门第中落,但家境还算优裕。尤其是先世以科举成名,有很深的家学渊源,有丰富的藏书,加上他自己也无意功名利禄,使之有条件、有闲暇博览群书。他天资聪颖,“童时出就师塾,矢口即成诵,搦管即成章”。成年之后,更是“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搜古人逸事,及丹台石室之藏”。书读得越多,他越是对书中描 绘的壮丽山河心驰神往。同时,他也发现过去山经、地志书中舛误颇多,于是萌动周游天下名山大川,“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进行实地考察的决心。他母亲也鼓励他:“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岂令儿以藩中雉、辕下驹坐困为? ”万历三十五年(1607),徐霞客第一次游览太湖,这一年他二十岁。从这一年起到崇祯九年(1636),他游览了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北京、陕西、山西、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地。因老母在堂及家事牵累, 他这段时期内的游览都是“定方而往,如期而还”。他去这些地方,也主要是因为向往名山胜迹,游览了泰山、天台山、雁荡山、白岳山、黄山、武夷山、九华山、庐山、嵩山、太华山、太和山、罗浮山、盘山、五台山、恒山等。少则 十天半月,多则一两个月,每次游览大都有游记。从这近三十年间徐霞客的行踪及存留下来的游记资料看,他侧重于搜奇览胜,对山川地貌及水道源流的考察探索较少,对地理学的贡献不如后来的西南之行大。尽管这段时期的游记数量 很少(仅名山游记17篇),但已表现出作者所具有的敏锐的观察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崇祯九年(1636)秋,徐霞客开始了他一生中历时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旅行,这也是他后期唯一的一次旅行。此前,他曾说过:“余志在蜀之峨嵋、粤之桂林及太华、恒岳诸山,”而“蜀、广、关中,母老道远,未能卒游。”在老母辞世,儿子完婚,自己也已年继五十,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时候,他自知“老病将至”,西游“必难再迟”。他的好友陈函辉说:“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即江河二经,山脉三条,自记载以来,俱囿于中国一方,未测浩衍 ,”所以徐霞客“遂欲为昆仑海外之游”。
从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1636年10月17日)起至崇祯十三年(1640)止,前后历时四年,行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而到云南,终因“病足不良于行”,又途经湖北、安徽而回。通过这一次万里远征,他考察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徐霞客的大西南之行,几乎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考察我国的岩溶地区。他不仅观察了这些地区岩溶地貌的地表特征,而且研究岩溶地貌的构造及特征,创立了许多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分类。《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有357个溶洞,作者曾亲自入洞探察的有306个,在西南之行中亲自探查的有239个,占绝大多数。他不仅记录洞穴的方位、高度、宽度、深度,还对岩溶现象的成因作出正确的说明。如他指出,岩洞是由于水的长期侵蚀所造成的,钟乳石则是由于石灰岩中滴下来 的水经蒸发后,碳酸钙凝聚而成。他所观察与记录过的岩溶地貌包括石芽、溶沟、孤峡、峰林、漏斗、落水洞、洼地、伏流、天生桥、地下河、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盲谷、穿山等等。同时,他对岩溶地貌的分布及其地区差异都 有细致的观察和记录。除岩溶地貌外,徐霞客对地貌的考察还包括山岳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及应用地貌。
徐霞客的考察对水道源流十分关注。除了大量记述水道源流之外,他还纠正了前人文献中记载的某些错误。如《禹贡》说“岷山导江”,他经过考察,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他晚年著有《江源考》,作出了“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的结论。除长江水系外,徐霞客对水道的考察还包括黄河水系、珠江(主要是西江)水系、澜沧江水系、怒江水系、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水系、天台山水系等。他的考察工作涉及到河流的流域范围、河流的大小、河水的流 速、河水的含沙量、流水量的变化、河水水质、分水岭、伏流、地形与水文的关系、河床的地区差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此外,他对湖泊、沼泽、泉水都有考察与记录。
除了对地形地貌的考察外,徐霞客的旅行还包括了对生物资源的考察。《徐霞客游记》中记述的粮食、蔬菜以外的植物达150多种,尤以云南省所见为多(计60余种)。他观察和描写植物形态,采集各种植物标本,注意植被状况。他还注 重植物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海拔、纬度、温度、风、地形诸因素对植物分布、植物生态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在注重对自然地理进行考察和记述外,也注意考察人文地理。作者注意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观察人们进行改造、利用地理环境的各种活动,记录了手工业、矿业开采、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城镇村落的分布和兴衰变化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风俗等方面的情况。他的这些记述,对于我们了解明代经济、历史地理的状况,都有极大的帮助。
以日记体裁写下的《徐霞客游记》,不仅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景观,表现出作者所具有的先进的地理思想,也反映出作者掌握的先进的地理学方法。他博览群书,遍及古代舆地山经志,而又不满足于书本所见,于是他通过实地的考察来印证书本知识,并纠正舆地史籍承袭附会的各种错误。通过实地的勘察,他忠实地描述记载某一地域的各种地理现象,并且既有文字优美的形象描绘,又有定量化的数字描述。他的考察研究活动还注重分析比较,通过比较,找 出被考察研究对象间的异同点,加以归纳总结。另外,他以采集标本(包括岩石标本与植物标本)的做法补记叙之不足。《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也可看作一部文学作品来读。他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让人觉得美不胜收。
他写山地、流水、气候、山林、植被、洞穴、阳光、月色,各种风景明艳如画。他对社会生活、各地风俗的描写也生动细致。明清之际的钱谦益曾说《徐霞客游记》具有“真、大、奇”的特点。所谓真,就是指真实,也就是“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自然奇警……然未尝有怪迂侈大之语,欺人以所不知”。所谓大,是指“游记之伙”,篇幅上“遂莫过于斯篇”。所谓奇,是说“其笔意似子厚,其叙事类龙门,故其状山也,峰峦起伏,隐跃毫端 ;其状水也,源流曲折,轩腾纸上;其记遐陬僻壤,则计里分疆,了如指掌;其记空谷穷岩,则奇踪胜迹,灿若列星。凡在编者,无不搜奇抉怪,吐韵标新,自成一家言”。
崇祯十三年(1640)初,徐霞客脚病严重,已无法继续旅行。他曾想由云南继续去缅甸,这时则不得不放弃原计划,中断旅行,在丽江纳西族土司木生白的资助下辗转还乡。虽是万里长行,他也没舍得丢下采集来的那些标本。友人陈函辉说他“既归,不能肃客,惟置怪石于榻前,摩娑相对,不问家事”。《梧腾徐氏宗谱》中也说:晚年“先生病足息游,憩榻上,日陈滇中所携大理石、奇树虬根等于前”。次年,徐霞客去世。
在我国历史上,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条件下,没有任何政治、宗教的企图,而纯粹以地理考察为目的,不追求名利,毕生从事旅游,徐霞客亘古第一人。他足迹遍于今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十九个省区,在交通不甚便利的当时,实属难能可贵。他考察范围如此之大,古今少有。他开创了实地考察自然、系统地描述自然的新方向。他的《徐霞客游记》不愧是我国科 学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