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英宗朱祁镇(1427~1464)是宣宗的长子,九岁即位,年号正统。他在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堡”之役中被蒙古瓦剌部俘虏,失去帝位。八年之后,通过“夺门之变”又重登宝座,年号“天顺”。英宗在位期间,是明王朝由强而弱,由繁荣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英宗年幼即位,遵照宣宗遗诏,凡是朝廷大政都要奏请太皇太后张氏(明仁宗诚孝皇后,英宗的祖母)而后执行。张氏历成祖、仁宗、宣宗三朝,经验丰富,深识大体,她任用贤能之士,委政阁臣,使先朝大臣英国公张辅和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尚书胡濙辅政,继续推行仁宗宣宗朝的各项政策,还维持着社会的安定局面。然而随着张氏与三杨等大臣先后去世或离职,英宗渐渐亲近宦官,尤其宠信大宦官王振,而王振广泛树立私党,开启了明代宦官擅权乱政的先例。边境也日益多事,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也先部进犯大同(今山西大同),英宗听信王振的话而亲自出征,结果因用兵不当而导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虏北去。朝臣为稳定人心,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是为代宗。代宗景泰二年(1451),英宗被释放回京,软禁在南宫。景泰八年,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乘代宗病重发动兵变,拥立英宗恢复帝位,史称“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后,改年号为“天顺”,杀了抗击瓦剌的功臣于谦等人,重用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人,朝政更加败坏。
英宗在位期间,土地兼并严重,内有叶宗留、邓茂七等农民起义,外有异族侵扰,内外交困,未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