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为什么要五次远征漠北
成祖继承太祖的政策,对元朝的残余势力采取怀柔与武力兼施的方针。一方面以优厚的待遇对待归顺的蒙古军民,在交往中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另一方面又以武力镇压那些企图叛乱的势力,为此,他曾五次远征漠北。
成祖永乐初年,元朝的残余势力相互混战,分为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部。名义上的可汗本雅失里和鞑靼太师阿鲁台野心甚大,想统一全蒙古并与明朝抗衡。成祖永乐七年(1409)二月,成祖派使者到鞑靼,提议两国“相互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不料使者被杀,成祖大怒,当年七月派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十万征讨鞑靼。由于对鞑靼实力估计不足,再加上指挥失当,十万人马全军覆没。八年二月,成祖率五十万大军亲征鞑靼,深入漠北,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大破本雅失里军。又追击向东逃的阿鲁台,尔后经两次大战,明军斩杀无数,胜利还师。阿鲁台投降,接受了明朝和宁王的封号。
鞑靼部虽已降服,但瓦剌部的势力又强大起来,不仅阻遏明政府与西北间的通道,而且企图控制鞑靼部。成祖不能坐视在漠北出现强大势力,于永乐十二年(1414),他率五十万大军再度出塞,远征瓦剌。这一次,明军以五十万之众对付约三万人的瓦剌军,却打得异常艰苦,明军虽胜,但双方死伤相当。第二年,瓦剌部遣使向明朝谢罪,恢复了对明朝的朝贡关系。
鞑靼阿鲁台部自降服后,经多年的休养生息,势力复振,不断骚扰明朝边塞重镇。成祖因此又分别于永乐二十年(1422)、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三次率军出征漠北,但所获甚微。在最后一次亲征途中,病死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终年六十五岁。
成祖的五次亲征虽使元朝的残余势力受到打击,但除阿鲁台等几人接受了明朝封号之外,其他元宗室始终没有对明朝表示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