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为什么要采取削藩政策
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后,大封诸子为王,认为这样就可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他将二十四个儿子一个从孙(朱元璋兄之孙)分封在全国要害之地,想要他们辅佐王室。这些亲王权力很大,除了享受很高的待遇之外,还可以带兵,特别是北方边境地区的亲王,在与北元的军队作战时,还可以节制诸军。例如燕王朱棣曾被授予“节制沿边士马”的大权,统帅边防军防御元朝残余力量,还多次领兵出塞,深入蒙古草原,立下赫赫战功。
诸王领兵,确实对明初边防起过重要作用,但也留下一层隐患,那就是藩王们拥有久经战阵的精兵锐旅,如宁王有甲兵八万,燕王拥劲卒十万,这些兵力由藩王自行调遣,对皇权造成直接威胁。尤其是太子朱标死后,这些手握重兵的亲王无不觊觎皇位,不将皇太孙朱允炆放在眼里。朱允炆感到问题的严重,深以为虑。一天,他在皇宫的东角门与侍读太常寺卿黄子澄谈到这件事情。他说:“各位叔父都拥有重兵,他们不驯服,应该怎样对付?”黄子澄举了汉朝平定七国叛乱的例子,说道:“诸王拥有的护卫兵权仅仅够保卫自己。如果他们发动叛乱,朝廷派大臣加以镇压,他们是无法抗拒的。汉朝的七国并非不强,最后都失败了,不仅由于大小强弱的力量对比,也由于他们的行为违背礼法,朝廷镇压名正言顺。”朱允炆说,有这样的先例,我就放心了。
建文帝登基后,与分封各地的诸王王权之间的矛盾迅速尖锐。建文帝听从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建议,想要通过剥夺诸王的权力巩固统治。而诸王都是建文帝的叔父,拥兵专制,雄据一方,甚至有“问鼎”之心。皇权与王权之间的冲突无法调和,终于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