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皇后定江山之谜
张皇后深明大义,凭借其机敏果断,完成了一件力定社稷的惊人之举。
皇后讽谏
一天,张皇后正在读《史记》,朱由校玩得满脸是汗地跑进来了,问张氏读的是什么书?张皇后说在读“赵高传”。“赵高?谁是赵高?”朱由校每天只顾着游玩,不喜欢看书,他根本不知道赵高是何许人也。“大奸似忠,毒如蛇蝎,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坏秦家锦绣天下的小人。”张皇后气愤地一口气说了一串话。可是,朱由校才不管赵高是忠是奸,只是似懂非懂地朝皇后一笑,又去玩了。
朱由校很爱看戏,每天吃过晚饭他都会去看戏,百看不厌,非常开心。戏班中的编剧为了讨好魏忠贤,常常编一些闹剧,谀诌魏忠贤,把魏忠贤捧上了天。张皇后看了十分气愤,指斥魏忠贤横行霸道,乱国乱政,可是朱由校根本不听她的。以后这样的戏,她再也不看了。
暗施毒手
客氏最担心张皇后控制朱由校,所以时时处处对张氏提防和限制。客氏在宫内大摆威风,以朱由校的母亲自居,根本不把嫔妃看在眼里,对张皇后也是如此。对客氏的横暴,张皇后非常反感,她曾当面斥责过客氏,因此,客氏、魏忠贤与张皇后结下冤仇,必欲铲除而后快。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张皇后怀孕了,客氏将张皇后宫中下人一律换成她的心腹,在侍候张氏时粗手粗脚。终于有一天,一个宫女给张氏捶背用劲过猛造成张皇后流产。后来,客、魏二人又把毒手伸向了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想以此牵扯张皇后,废掉张皇后而立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的女儿为皇后。造谣说张皇后是被张国纪收养的一个在逃杀人犯的女儿。朱由校不辨黑白就下旨革去张国纪的爵禄,令其回籍了,但并未动张皇后。客、魏二人阴谋虽未能逞,但其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了。
熹宗得病
本来朱由校身体很健康,二十岁刚出头,从没得过病,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从天启六年开始,身体却日渐虚弱起来,脸和身上都出现了浮肿。到了天启七年,竟病倒在床,时发高烧,浮肿加重,饭量大减,说话有气无力,朝野上下惶惶不安。这时,京师又传出了魏忠贤预谋篡位的谣言,闹得满城风雨。张皇后更是忧心忡忡。
天启七年六月间,朱由校又一次病倒,这次更是严重,惧热怕冷,时发高烧,浮肿也更加历害。这下可忙坏了御医们,也吓坏了魏忠贤一伙。他们本来想依靠熹宗这个大靠山,一辈子荣华富贵,可是熹宗这么年轻却眼看就要病重不冶,自己又坏事做尽,触犯了众怒,怎么能不忧心如焚!
力保信王
自从生病之后,长时间辗转于床第,朱由校有了反思的时间。大概出于良知的发现,自天启七年朱由校性格发生了某些细微的变化。他开始注意他周围的人,对张皇后的态度也渐渐转变了,张皇后因此可以经常陪伴在他的床边。张皇后虽然也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但作为天下之母,她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她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复杂的形势,必须沉着冷静,当务之急是解决皇位的继承问题,绝不能使客、魏的篡位阴谋得逞。
如今,朱由校的病眼看无望再起,又无子嗣,张皇后就想到了朱由校同父异母递信王朱由检。遵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信王是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的,况且他素有贤名,能当此大任。于是,张皇后就对病中的朱由校提起了信王,说他可以托付大事,朱由校点头同意。到八月八、九日间,朱由校病情加重,魏忠贤等人时刻守在宫殿内外以防不测。张皇后劝朱由校召见信王一次,由于客、魏防范太严未成。后来她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偷偷地安排信王和熹宗见一面。
信王来到乾清官,见到了他的哥哥。看到朱由校全身浮肿、气息奄奄,朱由检很难过。朱由校强打起精神说:“我弟将来要成为尧舜一样的君主,你要好好照顾你的嫂子。”信王听说皇帝要传位给他,还百般推辞,这时张皇后从帘后走出来,急声说道:“皇叔千万不要再推辞,现在正是国家最危险的时候,你一定要担起国家社稷的大任。”信王只是伏地叩头不敢回声。接见结束后,张皇后叮嘱他多加保重,随时注意事态变化。朱由校昏昏庸庸过了20余年,只有接见信王确定继位人是他做的惟一一件明白事。
天启七年八月,朱由校驾崩,张皇后马上传旨,命人迎信王入宫,同时向天下宣告信王继承大统的遗诏。次日,朱由检登基,张皇后才放下心来。张皇后凭借自己的机敏果断,完成了一件力定社稷的惊人之举。朱由检登基后,封张皇后为懿安皇后,尊养于宫中,其父张国纪也恢复了爵位。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农民军攻下北京。朱由检传令张皇后自裁,张皇后即刻自缢而死。但是,后来的野史笔记中多谓张皇后未死,一说她归顺了李自成;一说她在李岩的保护下活了下来,后来才自杀;一说她流落于民间,沦为卖水者之妇。这些记载是真是假还不得而知,但张皇后危急时刻挽救国家的机智和勇气都完整地保留在人们的心中,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人们都衷心地希望她还活在世上,所以才留下了这些死里逃生的记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