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北京-大明王朝

时间:2023-04-21 19:59:08关键词:保卫,北京,大明王朝

保卫北京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保卫北京-大明王朝

“石灰人”

于谦是浙江钱塘人,他从小就很仰慕岳飞和文天祥,还将文天祥的画像悬挂在书房中,决心学习文天祥舍生取义,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留下了一首永留史册的明志之诗(《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聪明好学,在科举的道路上走的很顺利,刚刚32岁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兵部尚书。当时宦官王振专权,官员们贪污受贿成风,但是于谦不管别人如何,不管世情如何,总是一尘不染,惟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两袖清风。他的刚正也得罪了当时的权臣,所以有一段时间他被王振关进了大牢。

保卫北京-大明王朝

挺身而出

公元1449年,明朝与北方边境的瓦剌军队发生激战,明朝军队大败,连御驾亲征的皇帝都被瓦剌俘虏了。紧接着,瓦剌又耀武扬威的带着被俘的明朝皇帝包围了北京城,要求明朝守门的将士“开城迎驾”。北京的形势真是危险到了极点。大臣们都聚集在朝堂上商议对策,有些胆小怕死的人已经在私下里偷偷的把家属送出城去,还有的人在朝上说,瓦剌的军队太强大,北京城眼看就保不住了,还是先退出北京到南方去,然后再想办法。在这关乎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身为兵部侍郎的于谦挺身而出,痛斥那些想南迁的人,他认为京师是国家的心脏,京师一丢国家的根基就不保了。他强烈要求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新帝,改英宗为太上皇,以此断绝瓦剌的妄想,并且建议坚决抵抗,立刻召集在外的勤王之师,誓死守卫京城。

于谦的这些主张得到了多数大臣的一致支持,也打动了一直举棋不定的皇太后。于是,在皇太后的主持下,英宗的弟弟成为新皇帝,就是代宗,同时还任命了于谦为兵部尚书,全面负责北京的保卫工作,那些要求南迁的人被当场处死,表明了君臣上下对抗瓦剌的坚定决心。

于谦担负起保卫京师的重任之后,迅速的从各地调集士兵,召集民兵,同时下令日夜加紧赶制武器。北京城中的老百姓也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支持军队的守城工作。

在君臣百姓同心努力下,北京城的守卫部队很快就增加到了22万人,防御体系也在于谦的精心部署之下完全准备就绪。北京城中君臣百姓上下一心,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就只等着瓦剌的军队前来了。

保卫北京-大明王朝

护城成功

瓦剌人果然来了。他们把英宗押到城外的高地上,要守城的官员摆出队伍迎接。站在城墙上的代宗和大臣们都觉得十分为难,这摆明了就是一个圈套,只要城门一开,北京城内的人就等于是案板上的肉一样任人宰割了,可是不开城门,难道真的不理会英宗的生死了吗?

正在犹疑不定的时候,又是于谦站出来说话了,他知道现在正是守城的关键时刻,如果稍一动摇,军心就会大乱。他坚决的拒绝了瓦剌的要求,高声宣布国家已经选立了新君,瓦剌人手中的皇帝已不再是皇帝了,所以明王朝决不接受瓦剌的任何威胁。有的大臣担心这样严词拒绝会伤害到英宗,干谦厉声回答道:“现在是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是国家重要还是一个皇帝重要?”城下的英宗也明白这场灾祸正是由于他自己任性妄为而招惹来的,这时他倒有些明理了,他在城下也高声告诉城内的人千万不能开门,自己的生死无关紧要,但是一定要保住祖宗社稷。经过这一番斗争,城上的士兵都在于谦的带动之下坚定了信心,按照于谦的部署,主动出城去迎战瓦剌的军队。

经过几天的激战,瓦剌军队死了上万人,损失惨重,明朝的军队损失也很惨重,战斗的胜利正是用那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的鲜血换来的,不过这时已有好消息传来,各地的勤王之师马上就要赶到了!

瓦剌人本来以为有明朝的皇帝在自已手中,北京城被攻破只是旦夕之事,可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不但手中的皇帝毫无作用,北京城的守卫更是固若金汤,明朝的军队也与以前交战的军队完全不一样,人人不畏死,越战越勇。这时候瓦剌人反而不敢伤害英宗了,因为他们如果这时杀了英宗,不但于事无补,反到会坚定明朝坚定守城的决心。他们不但在战斗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在城外驻扎还时常受到城外百姓的袭击,防不胜防,又听说各地的援军马上就要到来,害怕退回草原的后路被截断,瓦剌人只好带着英宗急忙撤离北京。于谦派人乘胜追击,终于一口气的把瓦剌人赶出了塞外。

敌人退去了。在这场战斗中无疑是于谦的功劳最大,他拒绝了代宗给他的封赏,还提醒皇帝瓦剌还在塞外蓄势待发,随时都可能再侵袭边境,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应该马上着手整顿军队,修筑防御设施,防备瓦剌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代宗对他极为尊敬,这一切事情都交给他去自行办理。于谦也不辱使命,经过他的大力整顿,军队的战斗力果然有了明显的改善。正是有于谦这样忠直有才的大臣,明王朝才得以逃过了自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