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特务机构
说起明朝,就不能不说臭名昭著的锦衣卫以及后来的东厂、西厂,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朱元璋。
锦衣卫的设立
明太祖朱元璋戎马征战十几年,终于建立了大明政权。
但是,他总不放心那些帮助他开创基业的功臣,总是在心里暗想:“你今天没有谋反的心,难道能够保证日后也不会生出谋反的心吗?与其让你日后有谋反的机会,还不如今日就将你杀了。”皇帝有了这种心思,难免会整日疑神疑鬼,为了监视臣工.他就设立了一个叫“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专门监视、侦察大臣的活动。
最初,这锦衣卫不过是皇帝的护卫亲军,负责掌管皇帝出行的仪式。后来,朱元璋赋予它更大的权力,可以不经通报直接查办各种案件,也可以不经任何手续任意逮捕、审讯和杀人,根本不必遵守太祖亲手定下的大明律例。
锦衣卫直接隶属于皇帝,不听其他任何人的命令,皇帝派自己的心腹大臣担任指挥使的最高职务,下面设有官校,专司侦察。大臣在外面或家里有什么动静,他们都打听的一清二楚。一旦谁被他们发现有什么嫌疑,就会马上被抓进监狱,甚至杀头。
这一下,虽然大臣们每天都过的战战兢兢,但是皇帝却可以高枕无忧了。
东厂、西厂设立
后来,明成祖朱棣连一个大臣也不敢相信,就用身边的太监为提督,建立了一个新的特务组织,叫做东厂。这个机构不但负责监察百官,甚至是一般的贫民百姓的家长里短也一并监视。宪宗时又设立了与东厂相对的西厂,人数比东厂多一倍,他们的侦察范围,除了京师之外,更是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是民间的斗鸡骂狗一类的小事,都在他们的缉拿之列。本来这三个机构互相牵制,互相制约,就已经很复杂,但皇帝为了更加稳妥起见,又专门设立了一个内厂,也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直接指挥,除了监视臣民之外,还监视着锦衣卫和东、西厂的活动。
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厂组成了明代的四大特务机构体系,成为皇帝控制、镇压臣民的有力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厂卫的权力越来越大,特务多如牛毛,遍布全国各地、大街小巷,严密的监视着朝野官员、士绅、百姓的一举一动,人们防不胜防,整日都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恐怕那时天下惟一能够睡一个安稳觉,而不必担心因为夜里说了什么梦话就被抓进大牢的人就是皇帝本人了。史书上常常记载着这样的事情,可以让我们看到明朝的特务统治下人们的生活。
从上到下没自由
建国之初,太子的老师宋濂是全国有名的大学者,他已经跟随了朱元璋十几年了,但是朱元璋对他还是不放心,常常派人在暗处监视他。有一天宋濂在家中宴请客人,边吃边聊,十分高兴。第二天一大早上朝,见了面,皇帝第一句话就问他昨天请了什么人,吃了什么菜,聊了些什么话。宋濂一向诚实,认认真真的回答了皇帝的问题。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对宋濂大加赞扬,还说“宋濂跟了我十几年,从没有对我说过一句假话,真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啊!”就是这样一个忠臣,后来也险些死在他的强烈猜疑之下。
有一次,一个叫钱宰的大臣在家闲来无事,吟诗自乐,作了一首诗叫“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主要在描写每日晨起上朝的辛苦。
第二天见了朱元璋,皇帝直截了当地说:“你昨天吟的那首诗似乎有一个字不妥吧?把‘嫌’字改为‘忧’字怎么样啊?”钱宰一听,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连忙跪下请罪,幸亏朱元璋这天心情还不错,没有再追究,否则恐怕这钱宰往后的日子就要不好过了。还有一次,朱元璋忽然在朝上问起一个大臣说:“你昨日为什么事生气啊?”这个大臣觉得很莫名其妙,仔细想了半天,忽然想起来一件事,马上回答说:“昨天有一个仆人打碎了我一件心爱的茶具,所以我发怒责骂了他一顿。”答完还奇怪地问皇帝是从何而知。朱元璋笑眯眯的没有回答,只是让人拿来一幅画,这个大臣接过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画上画的正是昨天他生气发怒的样子。等他下了朝回到家里,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
就这样,官员们每天都小心翼翼地说话做事,生怕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被皇帝知道了,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后来,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整日躲在深宫里饮酒作乐,厂卫的大权就落在掌权的太监手里,他们有了这个利器,更加胡作非为,不知制造了多少冤狱,又有多少无辜的人惨死在他们的刀下。
这种情况在魏忠贤掌权时愈演愈烈,一时之间全国的人都缄口不言就怕引来杀身之祸。据说有一天晚上,有四个人在一起喝酒,其中的一个人喝醉了,不由自主地把白天不敢说的话都借着酒兴说了出来,尤其是大骂权势正如日中天的魏忠贤。其他的三个人听他大骂魏忠贤,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出,惟恐窗外有人听见。果然,喝醉的这个人话还没说完呢,就见有几个身穿便衣的人闯了进来,不由分说,把四个人一起绑走了。
后来这件事被报告给魏忠贤,他命令把辱骂他的那个人立刻抽筋剥皮处死,其他三个人因为没敢说话,就饶了他们一命放回去了。这三个人亲眼目睹自己的同伴被活生生地剥皮抽筋,都吓得魂飞魄散,回家都病了好几个月才能下床走路。
这些例子都真切地表明了明朝特务机构的罪恶,明朝的灭亡不能不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这种没有人性的统治方式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