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陈与义“尤长于诗”-大宋王朝

时间:2023-04-21 03:29:06关键词:陈与义,长于,大宋王朝

为什么说陈与义“尤长于诗”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其祖先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从他的曾祖父希亮开始迁到洛阳(今河南洛阳)。他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3)年中进士,曾官至参知政事。史称他“尤长于诗”,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陈与义现存诗六百二十六首。他一生经历了北宋末期、南宋初年两个阶段,以靖康之变为界,他的诗歌创作自然分成了前后两个时期。靖康以前,他虽然一度以诗名为朝廷所用,但很快就遭到贬黜,大部分时间郁郁不得志。诗歌创作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很大,咏物、抒怀、唱和、酬赠等是他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题材,他或抒发壮志难酬,或嘲讽庸俗世风,或感叹地位卑下,无论是内容和情趣都与黄庭坚、陈师道相近,一表现出他对自身遭遇的不满和对庸俗世态的厌恶。但是突如其来的靖康之变使陈与义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变化。从靖康元年(1126)到绍兴元年(1131),这五六年的时光陈与义是在不断逃亡中渡过的,后来虽然在朝廷中做官,但是国家却时刻面临着强敌的严重威胁。他对此忧心忡忡,因此感叹流亡、忧愤时政、歌颂报国以及怀念故土等就成了他后期诗歌创作的主流。如那首著名的《伤春》“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峰”。这首诗做于建炎四年(1130),当时金兵把宋高宗一直追到了海上。这首诗全篇雄浑沉郁、忧愤深广,以精美的语言、洪亮的音调,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而伴随着这种爱国精神的发扬,他的诗歌在艺术上也有了重要的发展,由黄庭坚的奇巧和陈师道的朴拙发展为雄浑沉郁,从而突破了江西诗派的范围,成为两宋之间最为杰出的诗人。

为什么说陈与义“尤长于诗”-大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