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苏洵文章成就最高
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人们把他的儿子苏轼、苏辙称为二苏,把他称为老苏,也以他的号称他为苏老泉。
苏洵名列“唐宋八大家”,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散文家。他早年也读过书、学过诗,但都没有下过苦功,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在妻子程氏的支持下谢绝交游,发愤苦读,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器晚成的文学家。
苏洵不擅长声律对偶,因此多次在科举中落榜,这使他在古文上用力最勤,取得的成就也最高。苏洵的文章主要是议论,书翰和杂文,其中《几策》、《衡论》论政,《权书》论兵,《六经论》谈经,都是自成系统的专著。
苏洵的文章往往针对现实展开议论,能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如《六国论》批评六国贿赂秦国,就一针见血地直指宋朝怯敌退让的政策。又如研究敌情的《几策·审敌》对敌我态势作出了具体分析,也能鞭辟入里,切中实际。
苏洵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笔老辣,析理精微,常常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例如管仲历来被认为是一代贤相,苏洵却在《管仲论》中批评他临死前没能识拔和举荐人才,导致了后来的权臣乱国,因此应该对齐国大乱负责。这是一篇翻案文章,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无懈可击,充分体现了苏文笔锋犀利的特点。
苏洵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不是以诗词而是以散文见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