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为什么认为程颐“力学好古”
程颐(1033~1107),字正叔,他是程颢的弟弟,世称伊川先生。十四五岁时,与哥哥一起在周敦颐门下学习。十八岁那年,他进入太学读书。当时胡瑗在太学任教,有一次他用“颜子所好何学论”为题考试,当他看到程颐的试卷后,大加赞赏,立即召见他,并且给他安排了一个学职,不久程颐就名声大振。嘉祐四年(1059),程颐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时落榜,从此致力于钻研学问,兴办教育,不再应考。英宗治平、神宗熙宁年间,吕公著等大臣多次向朝廷举荐他,他都以学问不够为由,不愿出来做官。神宗熙宁五年(1072),哥哥程颐罢官回到洛阳,兄弟二人就在家乡讲学,“士之从学者不绝于馆,有不远千里而至者。”程颐讲学庄重有体,非常严谨,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著名的“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这时。由于他们教育得法,培养了大批门人,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流派——洛学。哲宗即位后,司马光等人再次推荐程颐,称赞他“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尊礼法”,年过五十,不求仕进,请求皇帝加以重用;元祐元年(1086)三月他被召进京后,王岩叟又上奏称赞他是学者中的“完人”。召对之后,他被任命为崇政殿说书,成为皇帝的老师。他每次进讲,都要反复推明儒家经义,又常常对哲宗进行劝谏,议论时政,无所顾忌回避。后来他与翰林学士苏轼产生了矛盾,他们各自为首的两派互相攻击,苏轼一派的孔文仲极力诋毁程颐,把他贬得一无是处,说他是“五鬼”之首。于是在元祐二年八月,他回到洛阳继续从事教育。绍圣四年(1097)新派得势后,把他贬到涪州(今四川涪陵),在那里他完成了重要著作《易传》。徽宗即位后,程颐被赦免,于大观元年(1107)在家去世,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长达五十年之久。
程颐和程颢的哲学观点虽然小有差异,但他们哲学思想的基本倾向还是一致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程颐在哲宗元符二年(1099)完成的著作《伊川易传》代表了他的基本观点,这部书也是宋代理学的经典作品。他强调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但是世界上各个事物各有其特殊情形,各有其理,这就是“理一分殊”的思想。后人研究宋代理学,通常“二程”并称,实际上,程颢的主要贡献,一是为洛学的建立作了发端工作,二是培养了一批学生。而程颐比程颢晚去世二十多年,在程颢之后,他完成了对理学体系的改造,从而奠定了理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