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哥窑瓷器窑址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其传世的数十件作品可说价值连城,为北京、上海、台湾的博物馆所收藏,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可说是辉煌过一时。然而,其产地在哪里,如今却无人知晓。
在我国数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上,宋代陶瓷兴盛繁华,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宋代陶瓷,历来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之称。其中除定窑外,其他四座均属官窑。所谓“官窑”,即为适应宫廷皇家贵族的特殊需要而进行生产,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其瓷器的造型、釉色、装饰,主要根据朝廷有关专家设计的样式进行生产,在工艺上要求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工匠也是挑选民间最为优秀者。其产品完美典雅,质地优良,制作精细,专供宫廷享用,只准收藏于宫中,严禁流散民间。其工艺技术也对民间绝对保密,甚或其产地也是秘密的,决不允许民间模仿和推广,同时宫廷需要时就兴盛,不需要时就废弃,生产范围很小,延续烧造的时间一般也较短,于是更增添了其皇家器物的高贵神秘性。
哥窑瓷器是宋代官窑也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品种,它以器身满布大小开片为主要特征。其作品胎厚釉润,制作规整,造型素雅古朴,庄重不俗,具有高超的艺术魅力,颇合宋代崇尚典雅的时风。釉色主要有灰青、浅青、米黄等。大小开片,大呈深褐色,小呈米黄色,两种纹片纵横交织,颇有奇趣,被人冠之以“金丝铁钱”和“文武片”等美称。是传供宫禁内苑、帝王之家鉴赏把玩的高级艺术品,深受上层社会的喜爱,于是获得极好的声誉。后世竭力加以仿制,所仿者确也难辨真赝。近世为古陶瓷爱好者所追捧,古董商常常不惜高价收购这种格调高雅的精美瓷器,研究者也对它倍加关注。
哥窑瓷器的真品,主要就靠在皇宫中世代相传而保存下来。宫中历代御用的官窑瓷器,流散民间者极少,如有关考古和墓葬发掘中还从来没有发现过,即使在外边见到一二,也是由宫中偷偷流传出去的。然而到近世动乱之时,开始有所流失。现今留传于世的哥窑瓷器并不多,按照粗略的估计,大约有数十件,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台湾故宫博物院,少部分流落至国外。
然而,宋代哥窑的烧窑遗址诸问题,迄今还尚未完全搞清楚,专家们对于这一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成为中国陶瓷史上引人注目的悬案。
先从文献记载上进行一些分析。关于哥窑,宋代的有关史籍中只字未提,可见这类官窑在当时对社会上是保密的,一般文人基本不知道。记载最早的恐怕是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刊刻的《至正直记》,其在“窑器不足珍”一节里说:“乙未冬在杭州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就是作者于至正十五年(1355),在杭州买了一件“哥哥窑”烧制的鼎,瓷质虽然很新,但其釉色莹润很像旧货。说明“哥哥窑”于元末仍在烧制瓷器,有的制作精良,“绝类古官窑”。不知此“哥哥窑”是否即宋代“哥窑”。
明初宣德年间,《宣德鼎彝谱》有云:“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这是说明代国家内库收藏有“哥窑”之瓷器。同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考证古瓷器时说:“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躁,色亦不好。”此段文字说明哥窑有新旧之分,元来所烧成群成队的批量瓷器称新哥窑,质地不太好。《至正直记》所载亦为元末之器。可见“哥哥窑”延烧年月还相当长,从宋代一直到元末或明初。
百余年后编撰的《浙江通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传说:在处州(今浙江龙泉)县南七十里的琉华山,山下有个叫琉田的地方,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至琉田窑烧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兄日哥窑,弟日生二窑”。书中注明此事得自传闻,不知其兄弟为何时人。到了明代后期嘉靖末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编》进一步说:“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章生二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薄,釉色纯粹者最贵。”这样就把章氏兄弟肯定为南宋时人,有关哥窑、龙泉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此后人们对哥窑、弟窑故事的进一步演绎,大都来源于此。那么,这哥窑是否在宋代著名产青瓷的龙泉窑附近呢?
值得注意的是,《格古要论》中,哥窑与龙泉窑是分为两条来描述的,文中没有提到两窑有什么关系,只是说哥窑有新旧之分。刊刻于明嘉靖年间的陆蓉《菽园杂记》,对龙泉窑记录得比较详尽,诸如其地理分布、原料出处、制作工艺、装窑方法,直到烧窑工序,都有相当细致的描绘,是研究龙泉窑的重要参考书,然而它对于“哥窑”却只字未提及。由是,人们对于南宋时章氏兄弟于处州各主一窑的故事,产生了一定的疑问。
1956年至1961年,浙江省文管会对龙泉窑和哥窑诸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大规模的发掘。除大批烧制白胎青瓷的龙泉窑遗址外,人们还发掘了烧制黑胎青瓷的大窑、溪口等五处窑址,这些黑胎青瓷窑烧制的器物,与文献记载“章生一”哥窑主烧的瓷器所具备的特征较相吻合,证明这就是文献所记载的“哥窑”。然而问题是现今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所收藏的传世哥窑瓷器,如三足鼎、鱼耳炉、胆式瓶等一批典型的南宋器物,却在所有窑址中均未发现。而它与上述龙泉“哥窑”的黑胎青瓷有较大区别:传世哥窑瓷器胎厚釉薄,胎色不一,有沉香色、浅白色、杏黄色、深灰色等;龙泉哥窑瓷器却胎薄釉厚,以墨胎为主。前者釉不透明,润泽如酥;后者釉为透明,有玻璃光泽感……不同处很多,不赘列举。
这样,问题又紧随其后来了,到底是哪一种瓷器为正统的哥窑作品?对于龙泉的黑胎青瓷,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黑胎青瓷就是古代文献中所说的正统的哥窑产品,它与文献记载的特点相吻合,科研工作者在化验了诸种瓷器的标本后,结论是:“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正统的哥窑这种说法是有相当根据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龙泉的黑胎青瓷不是正统哥窑,而是仿官窑的作品,由于哥窑、弟窑故事本身值得怀疑,所以其文献材料也是不可靠的。《格古要论》在谈官窑时提到:“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另外,其器物造型与杭州官窑有不少共有的式样,所以,龙泉的黑胎青瓷是仿官窑的作品。部分科研工作者在化验了黑胎青瓷标本后,也同意其仿官窑的说法。这样,有关文献记载的“哥窑”其实不是真正的哥窑,而只是龙泉窑。
科研工作者在化验了诸种瓷器的标本后认为,“传世宋哥窑不在龙泉烧造之说是可以接受的”。那么这些传世哥窑瓷器的产地在哪里呢?许多人认为它在江西,有人指出传世宋哥窑在好多方面和景德镇的同类作品比较接近,所以很可能是宋以后景德镇所烧制的。有人指出景德镇明代仿官、仿哥成风,这类仿制品流传下来的很多,且许多都仿制得相当成功,可以假乱真,所以传世哥窑作品很可能是景德镇仿烧的伪品。也有人以为,景德镇能够仿制哥窑,说明哥窑不在景德镇。还有人认为在江西的吉安永和窑,也就是宋代的吉州窑,《格古要论》中提到,此地还有一个碎器窑。两窑明代都仿烧过哥窑,也仿制的相当逼真,而碎器窑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在谈到“官窑”时说:“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窑在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从后两句分析,似乎哥窑的烧制地点在杭州。高濂此说不知何本?
也有学者指出,这数十件传世哥窑作品,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薄厚,胎色也不一,胎质又有瓷胎和砂胎之分。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从时间上讲,也应有出产早晚之别,如上述所谓旧哥窑、新哥窑。那么其产地也恐并非只有一个地方的瓷窑。总之,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人们的各种猜测也只能是猜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