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祸国
秦桧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宋政和五年(1155),登进士第,补密州(治今山东诸城)教授,历太学学正。靖康元年(1126),金军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遣使入城向宋帝提割让太原(今属山西)、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今属河北)三镇。秦桧上书,言军机四事,反对宋廷割地求和,主张抗击金军入侵。又改任职方员外郎,不久命隶属少宰兼中书侍郎张邦昌,为干当公事。秦桧认为此职“是行专为割地”,与自己的主张相悖,遂辞官不从。后为御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吴拜荐举,开殿中侍御史,迁司谏。未几,金军再度南侵,二次进逼汴京。十一月,宋帝赵桓召集百官于延和殿商议割地求和之事,范宗尹等70名臣僚力主割地,秦桧等36人坚决反对。不久,秦桧升任御史中丞。闰十一月,汴京失守,金军命赵佶、赵桓人金营。二年二月,完颜宗翰命宋廷臣僚推举异性者为帝。东京留守王时雍等随即召集百官军民共议拥立张邦昌为帝,众人皆失色不敢答话。监察御史马伸主张应仍立赵氏为帝。秦桧亦认为理当如此,上书状反对建立张邦昌的伪楚政权,遂被金兵掳入金营。不久,即随赵佶、赵桓及文武百官同被金军北掳至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后又迁徙至韩州(治今辽宁昌图北),旋即降金。
不久,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位。金帝完颜晟得知后,致书完颜宗翰,与南宋和议,且交秦桧润色文字。秦桧随即又以重财贿赂完颜宗翰,后完颜晟(吴乞买)将秦桧赐给其弟完颜昌(挞懒)任用。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完颜昌领兵进攻宋山阳(今江苏淮安)。十月,秦桧与其妻王氏,以及奴婢、仆人取道海上南下,到达杭州(今属浙江)。随即入见赵构,次日便任命为礼部尚书,且赐予银帛等物。
秦桧自金朝归来,宋廷议论纷纷。秦桧自称是杀死监视自己的金兵,才逃出归来的。而大臣们多认为“靖康之难”,独秦桧选回,且燕山府(今北京西南)距北地甚遥,需跨河越海,秦桧如何能杀死监兵,千里迢迢南奔?又如何能携妻一家返还?尽管朝臣多有怀疑,但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范宗尹、同知枢密院李回与秦桧相好,百般为他开脱、辩解,极力荐之其忠。宋帝赵构也认为:“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盖闻二帝、母后消息,又得一佳士也。”秦桧入宋后,便提出:“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而且又上奏自己起草的与完颜昌的求和书。自此,宋廷开始改变且守且和的对金策略,专与金廷解仇议和。因秦桧被掳至金朝后,曾力主议和,故实为完颜昌有意放他返回宋朝,以促成南宋的投降求和。
绍兴元年(1131)二月,秦桧任参知政事。不久,排挤掉宰相范宗尹,八月,升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九月,秦桧又将一同执掌朝政的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吕颐浩排挤出朝,令他于镇江(今属江苏)建都督府,专理军队事务。秦桧独揽朝政,于朝中培植党羽、亲信,排挤异己,一时间,求和论调甚嚣尘上。二年,吕颐浩不满秦桧的独断专行,自长江江防返回临安府(今浙江杭州),赵构亦对其“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深感不安。秦桧不久即遭罢免,且榜示朝廷,不再复用。
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1135),完颜晟死,完颜直继位,是为金熙宗。完颜昌等人力主与宋廷议和。宋廷中的投降势力视此为求一和的极好时机而加紧活动,秦桧也因此得以再度起用。七年,金廷在罢废刘豫的伪齐政权后,金帝完颜直在左副元帅完颜昌,太师、领三省事完颜宗磐,左丞相太保、领三省事完颜隽等权臣的一再坚持下,将原属伪齐统治下的陕西、河北地区划归宋廷,以换取宋朝向金朝称臣。时任枢密使的秦桧唯恐岳飞等将领的抗金会使议和不成,极力破坏抗金斗争。他与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张浚劝说赵构收回由岳飞并统淮西军的成命,致使岳飞气愤已极,一度弃军还家,更导致淮西军大将郦琼率几万兵马哗变投降伪齐。张浚因此引咎辞职,荐举赵鼎为宰相。秦桧随即又离间张浚与赵鼎的关系,以图从中谋利。十二月,宋请和使王伦自金朝返回,带回完颜昌的口信,“和议自此平达”。宋帝与秦桧喜出望外,加快求和的步伐。
绍兴八年(1138)三月,秦桧官复原职,重登右相之位。十月,秦桧借宰相、执政官入见宋帝之机,单独留下,向赵构进言:“若陛下决欲讲和,乞颛(专)与臣议,勿许群臣预。”赵构当即表示:“朕独委卿。”秦桧仍担心宋帝议和决心不坚;或为群臣所阻,议和难成,便有意拖延了几天。直到摸透宋帝议和之意坚定不移,方向赵构呈递与金求和的文书。且明令禁止群臣干预议和之事。不久,秦桧再借赵构建储之议,排挤赵鼎与参知政事刘大中,二人随即罢官谪贬。从而秦桧得以独揽朝政,专主议和。为实现与金的求和,秦桧变本加厉迫害和排挤朝中的主战派官僚。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官朝铨、赵雍、校书郎许忻、礼部侍郎尹焯等一大批官僚均因上疏反对议和,指责秦桧的屈膝卖国的行径,相继被贬逐出朝。秦桧的所作所为激起朝廷内外有识之士的强烈不满与切齿痛恨。胡铨在其上书中即明确表示:“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秦桧、宋请和使王伦、孙近)头,竿之藁街。”临安府民众得知胡铨上书后,纷纷传抄,全城“暄腾数日不定”。殿中侍御史陈刚中在胡铨遭贬后,为他送行,称赞他:“身为南海之行,名若泰山之重。”更有人将胡铨的奏疏刻版刊行,广为传布,深得民众的同情。
十二月,金廷使臣张通古、萧哲以诏谕江南为名,入境南宋。秦桧自感此称谓将招致朝廷群臣非议,遂与萧哲商议,乞求改“江南”之称为“宋”,改“诏谕”之名为“国信”。金使南下,再次激起抗金军民的反对。宋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兼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韩世忠先后五次上疏力谏,希望能废止议和,与金军决一死战。但宋廷始终不许。金使入朝,声言金廷册封赵构为帝。秦桧甚至要求赵构“引屈己之礼”,接受金廷的册封。赵构对此难以接受,而朝廷内外更难以容忍。淮西制置使扬沂中、权主马步军司解潜及殿帅韩世良相继告之秦桧,如若军民群起攻之,将如何办?且告秦桧党羽,领兵在外的岳飞、韩世忠等将领若责问此事,又将如何作答?秦桧见此情景,不免心虚,更恐怕宋帝难以接受金廷的要求而改变初衷,便以辞职作为试探。赵构虽不愿屈己受金廷之封,但求和之意甚为急迫,见秦桧欲辞职,竟声色俱厉,依旧要他主持议和之事。秦桧知宋帝仍坚持求和,遂又与御史中丞勾龙如渊、右谦议大夫李谊、给事中楼照等人商定,由秦桧摄家宰接受国书,而后将金廷国书藏于禁中。宋帝赵构同意此议,下令由秦桧赴驿馆面见金使。金使又提出,让宋廷文武百官备礼参拜,秦桧无奈,只好令三省属吏着朝服导从,自己则代表宋帝正式跪拜,接受金帝诏书。根据金帝诏书称,南宋作为金朝的届国,向金称臣,每年贡金银25万,绢25万匹。而交换的条件为,金廷将河南、陕西之地划归宋朝,且允许归还太上皇帝赵佶的梓宫,以及放还原宋宗室成员。此屈辱和议一定,宋廷竟视为喜事,大加庆贺。而张浚、岳飞、徐俯等将领强烈反对投降求和的行径,于上表中讥讽秦桧的投降卖国,表示要誓死抗金,使“秦桧读之大怒”。
宋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金廷履约归还宋廷陕西、河南之地。宋帝赵构与秦桧立刻派王伦以签书枢密院事,充迎奉梓宫、奉还两官、交割地界使的身份与副使蓝公佐等人赴金廷办理议和、交割事宜。七月,金帝完颜亶以谋反罪处死操纵朝政的领三省事完颜宗磐、左副元帅完颜昌(挞懒)及完颜隽等人,而以完颜宗斡为太师、领三省事,完颜宗弼(兀术)为都元帅。完颜宗弼等人反对议和,遂拘留王伦等人,且决定再次南侵。十年五月,完颜宗弼等撕毁盟约,率领金军南下攻宋,河南诸州县重镇相继失守,宋帝为之大惊。宋军官兵奋起抗击,淮西宣抚使张俊领兵攻克毫州(治今安徽毫县);军将王胜占据海州(治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攻占郾城(今属河南)。尽管各路捷报频传,执意与金议和的秦桧却怂恿宋帝下诏,令各路宋军“班师”。九月,北上抗金的宋军被迫放弃收复的州县重镇,退回原驻守地。秦桧的投降政策,招致金军更大规模的进攻。十一年正月,完颜宗弼自两淮南侵,攻占寿春(今安徽寿县),金将韩常所部突入庐州(治今安徽合肥)。赵构急令东京副留守刘绮率军渡江往援淮西;又令淮北宣抚副使杨沂中统兵3万,自临安赶赴前线;再令岳飞军东进江州(治今江西九江),以为策应。刘锜与王德、杨沂中等军合兵,于庐州东南柘皋镇大破金军,局势转危为安。岳飞等主战派官僚再次上奏,请求北伐,收复失地,重建一统江山。可是秦桧等投降派通过宋帝连续下诏,令锜岳飞停止进兵,火速救援淮西。秦桧命令杨沂中及张俊先行撤兵,致使抗金斗争在关键时候再度受挫。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宋廷未能出兵抗金。
为了扫清与金求和道路上的障碍,秦桧又阴谋尽收诸将兵权。四月,他与宋帝赵构以赏赐柘皋之捷为由,密召韩世忠、张俊、岳飞赴临安府,论功行赏,授予韩世忠、张俊同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实际解除了他们的兵权。而其中的张俊早已秉承宋帝、秦桧的旨意,自请解除兵权,枢密使因此控制在投降派手中。六月,秦桧升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他朝柄在握,不顾岳飞的一再反对,解除抗金将领刘镝的兵权。又派刘光远、曹勋出使金朝,再派魏良臣为通问使,亦赴金朝,以尽早促成议和。不久,魏良臣偕金朝使臣萧毅等人返宋,带来金廷的议和条件;以淮河为宋、金疆界,宋须割让唐(治今河南唐河)、邓(治今河南邓县)二州予金。秦桧立刻派御史中丞何铸入金,表示接受所提议和条件。八月,宋帝罢免岳飞。九月,秦桧伙同张俊收买岳飞部将、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及部将王贵,诬告岳飞及其勇将张宪阴谋窃据襄阻府(今湖北襄樊)反叛。十月,金完颜宗弼又发兵南侵,攻占泗州(今江苏盱眙北)、楚州(今江苏淮安)等地,以胁迫宋廷尽快议和。秦桧、张俊等人唯恐惹怒金廷,不敢派兵北上,任凭金军于江北肆虐。相反,却于朝中大兴岳飞之狱派与岳飞有隙的监察御史万俟及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等亲信党羽审讯论罪。岳飞入狱后,历尽严刑拷打,毫不屈服。
完颜宗弼提出杀害岳的请求,秦桧立刻指使其党羽罗织罪名,百般诬陷。十二月,抗金名将岳飞终被秦桧一伙害死于狱中,时年仅39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亦遭杀害。亦遭罢官的韩世忠得知岳飞被害,责问秦桧。秦桧搪塞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斥责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随后,秦桧一伙又将支持岳飞坚持抗金的官员以破坏议和之罪名,陆续罢贬,凡先前之异己者,亦未能幸免。赵鼎、王庶、胡铨等人更是一贬再贬,且“皆遇赦永不检举”。就连曾与秦桧狼狈为奸,迫害岳飞,鼓吹议和的张俊,之后亦受秦桧的排挤而被罢官。
赵构与秦桧等不惜出卖抗金的战果,以称臣纳币换取与金朝的议和,从而使宋廷偏安东南一隅,厮守半壁江山。“绍兴和议”签订后,秦桧被加太师,进封魏国公,不久再进封秦、魏两国公。成为继北宋奸臣蔡京、童贯之后,又一位受封两国公者,权势益发炽盛。他大肆宣扬祥瑞,粉饰太平,宋帝亦因此苟安杭州(今属浙江),自此不再赴长江巡幸。秦桧自执掌朝政后,一面继续打击、排斥异己,一面竭力培植亲信、党羽。一时间,秦桧党徒遍布朝廷,他们为博得主子欢心,以求加官晋爵,吹捧秦桧为“圣相”、“元圣”,百般歌功颂德。秦桧为牢固控制朝政,命擢升其子秦焰自秘书少监领国史,历翰林学士兼侍读,直至知枢密院事;又竭力堵塞言路,凡臣僚所上奏章中有指责自己者,或由秦吾以职务之便,加以篡改,或烧毁丢弃。甚至连文人著述中有涉及此类之处,皆予禁绝。不仅如此,秦桧又下令禁止私人作史。凡有私作野史者,许人告发。
更为甚者,秦桧目居相位,一手遮天,隐瞒、扣留奏章,擅自行事,连宋帝都深感不满。秦桧的倒行逆施,激起朝野上下的普遍反对,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殿前司后军小校施全于秦桧上朝途中行刺,未成被捕,临刑前,他怒斥秦桧道:“举国与金为仇,尔独欲事金,我所以欲杀尔也尸慷慨就义。此后,秦桧每逢外出,必带50名兵士保卫。
绍兴二十五年(1155),已病入膏盲的秦桧再次大兴文字狱,翦除异己。他甚至于一德格天阁书写赵鼎、李光、胡铨的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已”。他始终忌恨张浚,时张浚贬至永州(治今湖南零陵),秦桧便派死党张柄出任知潭州,与郡丞汪召锡共同监视张浚。又使人诬陷张浚等人谋大逆,株连贤士53人。十月,秦桧病死。
秦桧先后两度为相,长达19年,倡和误国,谋害忠良。“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不惜屈膝投降,拱手相让半壁江山,与金求和。他“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南宋统治陷入极度的黑暗之中。秦桧死后,“其党祖述余说,力持和议,以窃据相位者尚数人”。继秦桧之后,万俟又升宰相,依旧遵行投降求和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