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濮议”

时间:2025-01-04 06:26:02

何谓“濮议”

“濮议”是牵动英宗朝的大事件。濮指濮安懿王赵允让,乃宋英宗的生父。议,就是讨论。“濮议”指英宗即位后让朝臣讨论其已故生父的名分问题。

赵允让(995~1059),字益之,是商王赵元份的儿子。他天资浑厚,喜怒不形于色。真宗儿子周王赵祐死后,允让曾被叔叔宋真宗接入宫中扶养,仁宗出生后,允让才被送回自己家。仁宗即位后,因在位久无子,乃以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宗实(即后来的英宗)为皇子。嘉祐四年(1059),濮安懿王赵允让病死,就在英宗为生父守丧时,被仁宗立为皇子。仁宗去世后,英宗即位。位居九五之尊后,血浓于水,英宗总想把生父也升格为皇帝。治平二年(1065),英宗把已故濮王的名分问题交给礼官和待制以上的朝臣去讨论。按儒家旧制,帝王由旁支人承大统,就应该以先皇为父,而不能以本生父母为考妣。至于秦汉以来那些推尊其生父母为皇帝皇后的做法,都见讥于当时,非议于后世的。

何谓“濮议”

朝臣们很快分成泾渭分明的两大派。一派以台谏官司马光、贾黯、吕诲、范纯仁等为主体,还包括部分礼官、侍从如翰林学士王珪、知制诰韩维、权三司使吕公弼等,他们主张英宗应称濮王为皇伯。另一派则都是一些大权在握的宰执大臣,有韩琦、欧阳修、曾公亮等。他们认为英宗应该称濮王为皇考,因为“出继之子,对所继所生皆称父母”。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唇枪舌剑,争论得不亦乐乎。宰执坚持皇考说,激怒了于礼于理都略占上风的台谏派,他们上疏弹劾说“臣权太盛,邪议干正”。然而英宗却是偏向于宰执一边的。于是,台谏官纷纷被解职,权御使中丞贾黯被解职出京,知谏院司马光也被免去谏职担任侍读。次年三月,侍御使吕诲联合御使范纯仁、吕大防联合上疏,参劾全体宰执。英宗只得下诏书不称濮王为“皇”,而称为“亲”,又把濮王的坟茔称陵园,实际上还是将生父和仁宗并列。

吕诲等见弹奏不被采纳,集体辞职,英宗最终把他们全部贬出京师。而出使契丹回来的同知谏院傅尧俞、侍御使赵瞻等见濮议结局如此,也不再上朝,在家“待罪”。这是台谏官行使其正当言事权的最后一举,可见宋代台谏言事不屈从于君权之一斑,然而英宗又把他们贬为州郡长吏。反对称皇考的台谏官都贬黜出朝,京城传开了“绝市无台官”的谚语。濮议最终在君权和相权的联手下收场,皇考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何谓“濮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