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神宗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
宋神宗(1048~1085),名赵顼,原名仲铖,是英宗赵曙的长子,母亲是英宗高皇后。嘉祏八年(1063),赵顼授安州观察使,封兴国公。后又加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次年正月英宗驾崩,赵顼即位,时年二十岁。
神宗自幼好学,“日晏忘食”,害得英宗总是让内侍加以制止以免他劳累过度。赵顼特别注意衣冠整洁,讲究礼议,大热天也不用扇子。当太子时他就喜欢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治国理财思想非常赞同。
宋神宗在位十八年,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支持王安石发动熙宁变法,一是实行元丰改制。
熙宁二年(1069)二月,神宗力排众议,果断地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委以重任,揭开了变法的序幕。为了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新法,神宗还特别命令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主持,并起用了吕惠卿、蔡确、曾布、沈括、薛向等一批新人。这一年,新法陆续出台、实施,遭到守旧势力的攻击,但神宗不为所动,继续支持新政。熙宁三年,神宗进一步提升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先后颁行天下,变法进入高潮。宋神宗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他对王安石绝对的支持,保证了变法的成功,对改善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增强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次变法在前一阶段取得了胜利,但随着变法的逐渐深入,触及大商人、大地主的利益,变法中存在的弊端也日渐明显,反对派攻击愈加猛烈。宋神宗开始犹豫,并力图平衡两派关系,勉强维持新政。然而,以太皇太后为首的外戚也反对变法,神宗无奈,于熙宁七年二月罢王安石相。后虽又重新起用,却不太信任,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自求罢相,出知江宁府。
元丰年间(1078~1085),神宗亲自主持改制,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使改革有所推进。富国强兵是熙宁变法的主线,并确使国用丰饶,国家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但神宗亲自主持下的元丰改革却绕开容易引起争论的理财问题,把重点放在了整顿冗官、强化军兵保甲上。元丰三年(1080)八月,神宗正式起动官制改革,诏令撒消只领空名的官职,原作为虚职的省、部、寺、监各官皆实际任事。元丰五年,又以《唐六典》为蓝本,颁行三省、枢密、六部新官制。虽然这次改革局限性很大,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改变了宋初以来混乱的官僚体制,奠定了北宋后期及南宋中央官制的基本框架。
至于强化军兵保甲的措施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元丰四年及元丰五年的两次对西夏的战争均大败,损失惨重,神宗力图雪耻强边的梦想彻底破灭。
元丰八年三月,神宗病逝,在位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