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为什么能与姚崇并称名相

时间:2025-01-04 04:17:06

宋璟为什么能与姚崇并称名相

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人。开元初名相,以刚直无私而著称。为相期间他善于择人,对朝政得失多所匡谏,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了贡献,与姚崇并称“姚宋”。

宋璟是北魏吏部尚书宋弁的七世孙,年轻时就以正直无私、勤奋好学而闻名。后来进士及第,累迁为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颇受当时女皇武则天的器重。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内宠张昌宗诬陷宰相魏元忠谋反,武则天下旨逮捕魏元忠,并要魏元忠与张昌宗当庭对质。张昌宗暗中利诱威胁凤阁舍人张说作伪证助己。当时同任凤阁舍人的宋璟力劝张说道:“名义至重,鬼神难欺。阁下切不可依附奸邪小人,陷害忠良。万一不测获罪,我会站出来替你力争的。若不成功,情愿和君同死,万代后的名誉就在此一举了。”有了宋璟的支持,张说当堂怒斥张氏兄弟,反对他们诬害魏元忠。由于武则天的包庇,二张的阴谋虽未得逞,但魏元忠还是被贬外任。为此,宋璟叹息道:“璟不能申明魏公之冤,深感惭愧。”

宋璟为什么能与姚崇并称名相

宋璟不久迁为左御史台中丞。当时二张兄弟专权骄横,许多朝臣都依附于他们。宋璟却很刚直,敢于和他们做斗争。一次,有人告发张昌宗私招术士占相,语多大逆不道。宋璟屡次上书要求将其绳之于法,武则天敷衍说:“昌宗已经自己上奏承认错误了。”宋璟并不退缩,尖锐地指出:“张昌宗是有人通风报信,走投无路才上奏的,并且谋逆大罪,没有赦免之理,请予以治罪,以中国法。臣也知道二张兄弟深为陛下眷宠,此举会招致大祸,但为了伸张正义,虽死无恨。”武则天理屈,被迫同意让张昌宗亲赴御史台受审,但不久又下令赦免他。为缓解宋璟的愤怒,武则天特别让张昌宗到宋府当面谢罪,宋璟拒而不见,并回绝说:“公事当公办,若私见,则法外有私也。”

中宗复位后,宋璟官拜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以刚正不阿又得罪了弄权的武三思,屡遭其排挤而赴外任。在外任官期间,他清正严明,属下都不敢犯法。睿宗时,身为宰相的宋璟为捍卫太子李隆基的储位,与姚崇共同反对太平公主专政。太平公主曾私召宰相谋废太子,在场的几位宰相都大惊失色,不敢言语,唯独宋璟厉声质问道:“东宫(即太子)有功于天下,乃真正的社稷之主,公主怎能有此奇怪的言论呢?”他因此为公主嫉恨,被贬为外州刺史。

开元初年,玄宗以宋璟为刑部尚书,不久又迁为吏部尚书、侍中,晋封为广平郡公,信重无比,宋璟也竭力辅佐玄宗以成王业。他行事公正无私,为时人所称。开元七年(719)四月,开府仪同三司王皎去世,其子驸马都尉王守一请求按玄宗外祖父窦孝谌的标准,筑坟五丈一尺高。玄宗为表彰功臣,答应了他的请求。对此宋璟坚决反对,他说:“俭,是高尚的品德;侈,是大罪过。高坟为贤人所戒,厚葬非君子所为。大家都追求奢靡而自己能够纠革,才是至孝之道。”他又强调不能越制,力谏道:“王皎之坟,按制度达到三丈以上、四丈以下高即可。”玄宗非常赞同他的意见,叹息说:“爱卿能言别人不敢言之事,且能再三坚持,成就朕的美名,正是朕所期望的贤臣啊!”于是赐予他财物以示奖励。

宋璟为什么能与姚崇并称名相

同年,玄宗因岐山(今属陕西)县令王仁琛是自己为藩王时的旧属,就亲自批准其为五品官。宋璟知道后,劝谏说:“皇帝亲故授官,虽有先例,但王仁琛已得过优待了,若再蒙特殊奖励,恐怕就要受舆论的批评了,何况他还是皇后的族人,更要考虑影响了。请委托吏部对他加以考察,若合格,再行授官不迟。”玄宗对此非常赞同。还有一次,有位名叫宋元超的人到吏部,自称是宋璟的叔父,希望能优待为官。宋璟知道后通知吏部,说宋元超是他的远亲,已经很久不往来了,要求吏部对他一视同仁,不能以私害公。

开元八年(720)正月,宋璟对有罪还不断上诉者,统统交付御史台治罪,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接着他又与另一位宰相苏颞建议严禁地方私铸钱,并命监察御史荣隐之专管此事。由于荣隐之操之过急,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宋璟也因此辞去相位,改任开府仪同三司。

宋璟辞职后,玄宗仍对他关爱有加,宠遇甚厚。开元二十五年,宋璟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日“文贞”。

宋璟为什么能与姚崇并称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