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的强盛和南扰-唐朝历史事件

时间:2024-07-18 08:17:03

契丹的强盛和南扰

契丹族出自东胡,西汉时东胡为匈奴所破退保鲜卑山,北魏时始见契丹族名,开始有历史记载。原分八部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从北魏时开始,和中原王朝以“朝贡”的形式,进行经济交往,以名马和毛皮换取中原地区的粮食和纺织品等。当时他们进行交换,是各古代名画个部落独立进行,没有联合起来,没有出现共同的领袖。六世纪中叶以后,契丹受突厥控制,为反抗突厥的统治,各部落渐趋联合。隋唐之际,构成契丹主体部分的八个部落形成了契丹族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部落联盟,即大贺氏部落联盟(部落联盟首长为大贺氏这一氏族所独占)。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和唐关系相当密切。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诸部皆请内属,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以其部落联盟长窟哥为松漠都督,封无极县男,赐姓李氏。又置羁縻州十,各以其部落首领为刺史,承认这些州刺史隶属于松漠都督府,受窟哥统辖。唐和突厥是契丹的两个强邻,随着他们力量的消长,契丹依偎于两者之间。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长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其妻兄孙万荣并为唐营州(治今辽宁朝阳)都督赵文岁羽所侵侮,遂举兵杀文翔,据营州反,领导了一次和唐朝的大规模武装冲突。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以孙万荣为前锋,兵至数万。武后遣曹仁师等二十八将击之。契丹故纵唐俘,告以“吾辈家属,饥寒不能自存,唯俟官军至即降耳”。唐俘至幽州具言其状,诸军闻之,争欲先入。契丹设伏兵拦腰横击,擒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等,将卒死者填山谷,唐军大败,全军几尽。李尽忠死,孙万荣代领其众。突厥默啜乘机攻契丹,虏李尽忠、孙万荣眷属,武后封默啜为立功报国可汗。突厥再攻契丹新城,尽俘以归,孙万荣军心震动,唐军夹击,契丹溃败,孙万荣为部下所杀,余众降于突厥。这样大规模的战争,说明当时契丹族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这一次战争之后,契丹转而依附突厥。开元三年(715),在突厥渐趋衰败的情况下,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长李失活再度投靠唐朝,唐廷复置松漠都督府,以李失活为松漠都督,封松漠郡王,玄宗又以甥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妻之,通过和婚达到密切政治联系的目的。开元十八年(730)契丹将可突干杀部落联盟长李邵固投靠突厥,持续了100年的大贺氏部落联盟结束。经过内部纷争,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前后,契丹将涅里推举遥辇氏阻午可汗为部落联盟首长,契丹族从此进入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直至五代开始阿保机自立为可汗为止,共延续170年。唐为防御契丹,加强东北边防兵力,建立范阳、平卢两节度使,重用胡人安禄山,以致酿成安史之乱。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的契丹,先依附于突厥,突厥衰亡后,契丹又被置于回纥的控制之下。从唐朝玄宗天宝年间至九世纪中叶的一个世纪内,契丹虽受回鹘控制,和唐朝交往并未中断,如代宗大历年间,十四年中,契丹“朝献”竟达十三次。九世纪中叶,回鹘破亡,契丹新立屈戍可汗重新归附于唐,唐赐以“奉国契丹之印”。九世纪中叶以后遥辇氏部落联盟迅速发展壮大,契丹族正在加速它向奴隶制过渡的过程。农业和手工业有所发展,对外战争从掠夺财富和杀戮战俘演变为主要是掠夺人口。据《新唐书》记载,咸通年间(860—873)遥辇氏鲜质可汗对奚族的战争,俘奚人700户。到了阿保机的父亲撒剌的时候曾俘虏7000户奚人,由此可见,契丹族已出现了阶级分化,向奴隶制社会发展。天复元年(901)耶律阿保机任契丹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任总知军国事的重要职位,总揽了部落联盟的军政大权。后梁开平元年(907),唐朝覆灭的一年,阿保机经“国人推戴”,在遥辇氏部落联盟首长痕德堇死后,取得了契丹部落联盟首长的地位,从而结束了遥辇氏部落联盟170年的历史。

阿保机连年四出征讨,不但掠夺了邻近的女真、室韦、奚等族大量人口为奴隶,而且还南下河东(今山西)、河北,俘虏了大批处于封建生产关系下的汉人。契丹族的奴隶制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掠夺人口而迅速发展,基于这种奴隶占有制的政权也在迅速发展。阿保机这个部落联盟首长,实质上已经是奴隶制政权的君主。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阿保机继皇帝位,建元“神册”,立长子信为皇太子,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国号契丹。至此,契丹奴隶主政权正式建成。它不仅统一了契丹八部,征服了邻近的奚、誓、室韦等部,并且灭掉了东北的渤海,已是北方的一个强大的政权了。

契丹的强盛和南扰-唐朝历史事件

在阿保机建立政权日益强大时,就时常南扰唐、五代北边。不过当唐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统治幽州时,还能抵挡住契丹统治者的南扰,他选将练兵,乘秋深入,逾摘星岭以讨契丹。当霜降秋深,则焚塞下野草以困之,契丹马多饥死。这样一面扼守榆关(故址即今河北秦皇岛东山海关)险要,一面焚烧契丹马草的办法,收到定效果,契丹统治者不能大举进扰。后梁末年,晋王李存勖攻克幽州,擒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命周德威镇幽州,周德威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榆关之险,契丹进而占据营、平二州,并曾进攻幽州,危害渐大。不过当后唐庄宗时,定州节度使王都勾结契丹,反抗后唐,契丹派兵助王都,皆为后唐大将王晏球打败。溃逃的契丹军队投奔村落,村民到处以锄头木棒打死进扰的契丹军。说明在中原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五代的封建政权如能坚决打击进扰者,则契丹是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南扰的。

至石敬瑭为乞求契丹耶律德光支持他夺取帝位,不惜称臣、称儿、割幽云十六州另加岁贡帛30万匹。当时连刘知远也进谏:“称臣可以,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石敬瑭不听,后唐废帝清泰三年(936),耶律德光自将五万骑援石敬瑭,大败唐兵,唐兵死者近万人,被围士卒五万人投降。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大晋皇帝之后,石敬瑭割幽州(今北京)、蓟州(今河北蓟县)、檀州(今河北密云)、顺州(今河北顺义)、新州(今河北涿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邱)、涿州(今河北涿县)、妫州(今河北怀来)、儒州(今河北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马邑镇)、朔州(今山西朔’县)、蔚州(今河北蔚县)十六州与契丹。从此河北大平原无险可守,河东也仅存雁门关一处险要。契丹既得幽云十六州成为南扰中原的根据地,进扰之祸日甚日。如单从地理角度谈,契丹和以后的女真、蒙古统治者相继取得南攻的胜利,先占十六州是有重大作用的,石敬瑭割地卖国流毒四百余年。

晋出帝石重贵天福八年(943),因出帝向契丹主称孙不称臣,契丹发兵十余万攻晋,爆发晋、契丹第一次战争,因军民力战,击退南扰军,双方死伤很重。契丹军回国,沿途烧杀掳掠,方圆1000里内,人民和财产几乎绝灭。

契丹的强盛和南扰-唐朝历史事件

两年后(945)契丹又大举南侵,所到之处杀掠殆尽。出帝征诸道兵,下诏亲征,诸将各率所部奋击契丹军,契丹大败,势如山崩。契丹主弃车,骑一只骆驼逃走,晋、契丹第二次战争,以契丹大败告终。

晋出帝开运三年(946),契丹仍不断进扰,晋遣天雄节度使杜威、天平节度使李守贞等大发兵攻契丹。下诏宣告: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取幽燕,荡平塞北。杜威早存卖国奸心,要求禁军都随大军出发,使开封守卫空虚,只等杜威的出卖。契丹也大举攻晋,两军夹滹沱河对阵,杜威不敢渡滹沱河与恒州(今河北正定)军合势,结果为契丹切断粮道及归路,杜威李守贞等密谋投降,派密使入契丹营要求重赏,契丹允其称帝,乃降于契丹,军士皆痛哭,声振林野。耶律德光引兵南下打入开封,晋出帝降,晋亡。晋百官藩镇皆降。

耶律德光服汉衣冠,登正殿,受百官朝贺,改国号为辽,改元大同。契丹兵入开封,大肆抢掠。胡兵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数千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谷”,开封洛阳一带数百里间财畜殆尽。又遣使赴诸州括借钱帛,民不聊生,争起抗拒。于是山东、河南等地,农民纷起,“多者数万人,少者不减千百”。竞起抗击契丹。保义都头王晏和壮士们杀契丹所派保义节度副使和监军。滏阳民帅梁晖袭相州,杀契丹数百人,赶走契丹守将。晋州百姓杀契丹括钱帛使赵熙。澶州(治今河南濮阳南)王琼起义,围契丹澶州节度使数日,契丹救兵至,王琼失败牺牲。耶律德光谓左右曰:“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由是无久留之意。

公元947年三月耶律德光被迫北撤,带着晋降官数千人,宫女、宦官数百人以及晋府库所有财物离开封北归。沿途屠相州,悉杀城中男子,驱妇女北去,掷婴儿于空中,举刃接之以为乐,城中仅存七百余人,凡死十余万人。辽主被迫退出中原,杀人泄忿。他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说:“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诸道括钱,一失也;令上国(契丹自谓其国为上国)人打草谷,二失也;不早遣诸节度使(晋降将)还镇(镇压民众)三失也。”北撤途中耶律德光死于杀胡林。

此后,契丹统治者还不断南扰,后周时又助北汉攻周,沿边受其劫掠,耕作俱废,周世宗不得不进行收复幽云抗击契丹进扰的自卫战。

契丹的强盛和南扰-唐朝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