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为什么被称为禅宗南宗之祖

时间:2024-07-18 07:26:07

慧能为什么被称为禅宗南宗之祖

慧能(638~713),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佛教禅宗(南宗)之开创者。俗姓卢,先世是河北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东),遂在岭南落籍。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年纪稍大一点就以狩猎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所领悟,决心学佛出家。二十四岁时,慧能到湖北黄梅东山寺去投五祖弘忍为师,被留作行者。他一面舂米干活,一面随众听法。后来弘忍要选继承人,命寺僧各作一偈。神秀是弘忍的上座,饱览经史,博学多闻,当即提了一偈:“身是菩古代战争图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不识字,也请人代笔题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后,认为神秀偈所表达的思想只达到佛的门前,而慧能偈用“无相”破“有相”,以“顿悟”破“渐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空无观”比神秀彻底,于是就把衣钵传给了慧能。因慧能与神秀同为弘忍弟子,分别在南北之地弘法,故后世有“北神秀,南慧能”之称。

慧能得到祖传衣钵后返回广东,藏匿了整整十五年,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676),才公开露面。这年的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胜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受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胜寺,北上到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在南华寺,慧能传教说法长达三十七年之久。慧能的言行后被其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记录能被称作“经”,而一个宗派之祖言行录也被称作“经”的,慧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后人称其学派为禅宗南宗,为禅宗正系。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慧能圆寂于家乡新兴县的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

慧能为什么被称为禅宗南宗之祖

慧能创立的禅宗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第一,他大胆破除佛祖的权威,不承认有所谓外在的佛,认为佛就在本心中。第二,他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这与儒家“人皆可为尧舜”的性善论相通。慧能之后,禅宗更进一步向儒家靠拢,竭力与儒家的以孝悌为人之本的伦理学说相调和,写了大量论教的著作,从而促使了佛教的进一步儒学化。第三,他不但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主张不用背诵佛经,不需累世修行,只要认识本心,就能成佛,即所谓“顿悟成佛”,不但迎合了上层统治者和士大夫的需要,而且也为下层人民信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第四,他在宣传“顿悟成佛”的同时,还提倡自由的生活方式,促使禅宗生活的平民化、世俗化。慧能的三传弟子法海禅师,更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宗佛,并将这一宗佛写进了《百丈清规》,从而对后世禅寺的建设及其劳动自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禅宗得以在中国迅速传播、广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奚是什么民族?与唐朝关系如何

奚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南北朝时自号库莫奚,隋唐简称为奚。与契丹同是源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东晋建元二年(344),鲜卑慕容部北攻宇文部,俘其民五千余,宇文部单于逸豆归死于漠北,其残部分为契丹与奚。北魏以来,奚居饶乐水(古饶乐水包括今西拉本伦河与老哈河,奚居老哈河流域),东北与契丹为邻,西接突厥。以游牧为主,兼射猎,略知农耕。突厥汗国兴起后,臣属于突厥。奚众分五部,每部以“俟斤”一人统领。阿会部最为强盛,各部均听其指挥。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奚遣使朝唐,此后十余年,共有四次朝贡。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伐辽东,奚大酋苏支随同作战有功,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在其领地设置饶乐都督府,并封其首领可度者为都督、楼烦公,赐姓李。以五部为五州,以其各部的首领为刺史,属饶乐府,受营州都督府节制。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奚与契丹共同叛唐,依附后突厥汗国。开元三年(715)又归附于唐。唐玄宗封其首领李大辅为饶乐郡王,将宗室女固安公主嫁给他,大辅死后,册封其弟鲁苏为奉诚郡王,将东光公主嫁给他。后又封延宠为饶乐都督、怀信王,将宜芳公主嫁给他。唐中叶前,奚最为强盛,当时奚与契丹并称为“两蕃”。唐中叶以后,契丹日渐强大,奚族转衰,最终成为契丹的役属,常为契丹守疆界。

慧能为什么被称为禅宗南宗之祖

唐末,为了逃避契丹的剥削压榨,一部分奚民在首领去诸率领下背离契丹,西迁妫州(州治在今河北怀来县)北山内附,别称西奚,遂有东奚、西奚之分。公元911年,奚被辽太祖征服,奚王五部降,后分为六部奚。大多散居在辽朝的中京地区,以农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也颇有特点。辽中叶以后,虽然仍有契丹、奚、汉、渤海等称谓,但奚人已逐渐与契丹人融合。

慧能为什么被称为禅宗南宗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