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在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

时间:2024-07-18 07:17:08

杜牧在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828)中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左补阙、史馆修撰、司勋员外郎等职,还在许多地方担任职务,如在黄(今湖北黄州)、池(今安徽贵池)、睦(今浙江建德)、湖(今浙江湖州)等州任过刺史。晚年居于长安郊外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大唐帝国已是日薄西山。目睹国势的衰落、社会的黑暗,杜牧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杜牧秉性刚直,不善逢迎,自负经略之才,政治上却多有失意。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爱国忧民、怀古论今的咏史诗最为著名。有的借历史题材讥讽统治者的奢侈荒淫,有的则对历史兴亡成败发表议论。另外,杜牧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山行》、《秋夕》等诗都很脍炙人口。杜牧风流倜傥,有一些诗篇反映了城市生活和妓女歌姬的恋情。杜牧的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情景交融。而且,杜牧作诗注重思想,在晚唐浮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成一格,与晚唐另一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散文也很出色,代表作《阿房宫赋》,是他二十三岁时写的,笔力遒劲,铺陈华丽,音韵迭荡,深得赋家本色,堪称千古名篇。杜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樊川文集》流传于世。

杜牧还是一位兵学专家。他年轻时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成为兵学名著之一,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他还著有《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议论当代兵事。

杜牧在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