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昌龄的诗歌创作
王昌龄(697~757),字少伯,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超绝群类,授汜水尉。开元二十七年,贬岭南,次年北归,经襄阳,与孟浩然相聚甚欢。这年冬季,出任江宁丞。天宝二年至三年间(743~744),因公至长安,不久即南归江宁。天宝中(742~755),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还江东,任亳州刺史,被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开元、天宝时,诗名甚大,当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与李白、王维、綦毋潜、李颀等诗人有交往,与王之涣、崔国辅“联唱迭合,名动一时”。殷瑶编《河岳英灵集》,王昌龄诗入选的竟达十六首,居诸家之首。王昌龄尤以七言绝句成就最高,与李白七绝并称于世,明人焦竑在《诗评》中认为李、王“七绝当家,足称联璧”。他的诗作现存约一百七十余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边塞诗,另一类则为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在边塞诗中,他不像岑参那样对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真切的描写,而是长于刻划人物思想感情,善于揭露征戍者的内心世界,因而具有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