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钱”是何时铸造的?为什么这种钱流传颇广
唐朝建立时,仍沿用隋朝的五铢钱,但流通中劣币充斥,亟待整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七月,宣布废除五铢钱,开始铸行“开元通宝”钱。新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这种新钱名“开元通宝”,或称开元钱。开元即开国,作为钱文有爰创轨模,创立一种新的钱制的意思;通宝,即流通的宝货之意。这种钱的行用很成功,终唐之世,除高宗及肃宗时偶铸以年号为名的“乾封通宝”、“乾元重宝”钱外,钱文均以“开元通宝”为定制。
此钱流传范围比较广,在我国新疆各地的唐代遗址中,几乎都能发现。此钱流通广的原因,一是铸造方法比较科学,有了铸造成色的标准;二是它的轻重大小比较合理;三是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货币意识增强,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唐开元通宝钱的创制,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此以后,历代的铜钱都不再以重量为名,而皆名之曰“通宝”、“元宝”等,金属铸币便全然脱离了以量名钱体系,而发展成为高一级的铸币形式了。这种“通宝”钱制,不仅是唐朝一代的定制,而且在唐朝以后还持续流行了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