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立太子-唐朝历史事件

时间:2023-04-19 21:59:05关键词:册立,太子,大唐王朝

册立太子

在选择太子方面,李世民绞尽脑汁,也算是人生中的遗憾。

胡作非为的太子

册立太子-唐朝历史事件

唐太宗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即位,到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三月去世,共在位23年。在位期间,他奉行大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使唐王朝迅速地达到了天下大治的局面。他开创了被誉为“贞观之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太平盛世,唐太宗也因此成为中国封建帝王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但是,在他的14个儿子里,却选不出一个像他一样有雄才大略、智勇过人的太子来,而且在废立太子的风波中,还漾出了一股血腥味,最后继承他皇位的九子李治,他也并不称心,这不能不说是这位英明盖世的伟人的遗憾。

试看有望继承李世民皇位的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有着令人感叹的不同经历。李世民的14个儿子中,只有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有资格成为太子的人选。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李世民在登基的当年就把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为了加强对李承乾的教育,他接连不断地选派了许多有学问的人做太子的老师,如中书侍郎杜正伦、光禄大夫张玄素、散骑常侍于志宁等,都是一些德高才茂的人。可是,这个太子颇不争气,顽劣成性,嬉戏无度,不仅不听从教诲,反而处处设计陷害老师,根本不配做李世民的继承人。

儿时的李承乾就胆大妄为,常常带领一帮人去偷百姓的牲畜,杀死后大家煮肉吃。还扮成突厥人模样,成群结队地劫掠牛羊,然后杀了煮食。肆意胡闹,乐此不疲。年龄稍长,李承乾又搞上了“同性恋”,此时东宫太子府中有个十多岁的乐童,长得十分漂亮,能歌善舞,李承乾对他十分宠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称心”,并日夜厮混在一起。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杀了“称心”,并将与“称心”有牵连的人也都处死。李承乾不但不知悔改,却在东宫庭院中盖起一间房子,里面摆上“称心”的画像,又陈列了许多泥人泥马,命宫人每天早晚祭奠,他自己也常来徘徊哭泣。李承乾还把“称心”埋在宫中,立坟头,树石碑,并且从此长时间不上朝参拜太宗。

册立太子-唐朝历史事件

更为严重的是,他还亲自领着一队兵马,与七叔汉王元昌在宫中玩布阵的“游戏”,谁不真杀就被他绑在树上吊死。直到见了伤亡,血溅战炮,他才算玩得尽兴。他甚至狂妄地说:“如果我做了皇帝,就在皇宫中设‘万人营’,那时坐观交战才叫痛快,谁敢劝谏就杀了谁!”后来,他真的派人暗杀劝谏他的大臣。眼见这样不成材的儿子,李世民便打算废了他。于是,李承乾渐渐失去了宠爱。

正在此时,李承乾的四弟李泰想取而代之,李承乾顿起杀心。他先派人冒充李泰府中的人到父皇面前诬告李泰有种种不法行为,被太宗识破;后来派人去暗杀李泰也没成功。于是,李承乾密谋杀入皇宫以政变夺取皇位。不料阴谋败露,太宗把李承乾废为庶人,这也算“恶有恶报”吧。

暗中作祟的李泰

李泰年幼时非常聪明,特别喜欢诗文。长大后,对经籍、地理之学尤有兴趣,李世民对他格外宠爱。只因哥哥是长子,才成为太子,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见太子胡作非为,渐渐失宠,他就忍不住想尽快挤掉太子而代之。于是他勾结朝臣组成死党,形成一股颠覆太子的势力。待到李承乾被废,太子之位似乎非他莫属了。可是,朝中的大臣们却为此形成了两派:一派主张立李泰,另一派主张立李治,而拥立李治的都是元老大臣。这下使太宗为难了:真若是李泰做皇帝了,那么李治和几位重臣早晚得受害,朝廷很可能会出现一场悲剧。后来,太宗又发现李泰暗中胁迫软弱的李治退出太子之位的争夺战,再联想到李泰排挤李承乾的举动,于是暗中决定不立李泰。待决定立李治为太子后,李世民为防止李泰闹事,派人把他囚禁起来。李泰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没得到好下场。李治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15岁的李冶被立为太子。若不是他大哥李承乾和四哥李泰鹬蚌相争,太子的头衔怎么也落不到他的头上。太宗虽然确立了李治的太子地位,但他内心深处对这个性情温和、天赋不高的九子并不甚满意。只因此时太宗已别无选择,只好为李治日后能胜任皇帝这一角色花费大量心血。太宗先是清洗了李承乾与李泰的同党,为李治消除了隐患,又让重臣们兼东宫官职,即让他们教育太子,让他们有亲近未来皇帝的机会。太宗还下令全国兵马都要服从太子调遣,树立李治的威信。他又让李治陪同自己朝见群臣,观摩政务,培养太子的治国能力。尤其是太宗亲著《帝范》12篇,专门论述治国之道,让李治研读。可谓用心良苦。

册立太子-唐朝历史事件

虽然太宗费尽心思想努力培养李治,但他始终认为李治天性宽厚,办事循规蹈矩,只能算一个好儿子,而不可能做一个精明的帝王,对此太宗始终放心不下。直到病重,太宗还为李治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才智过人的丞相李世勣故意贬到外地,让李治当上皇帝后再召回重用,使李世勣对李治感恩戴德,为新皇效力。第二件事是临终之前,把朝中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叫到病榻前,赋以重托,希望他们努力辅佐李治。李治就这样被扶上马,即位时才22岁。李治在辅政期间,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也没有表现出特殊的治国才能。由于他基本继承了唐太宗的治国路线,本人也比较谨慎,政局基本稳定。太宗在九泉之下,也可以暝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