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辅佐刘秀
邓禹是东汉最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他在东汉王朝建立的功臣榜中功劳名列第一。
文武双全,投靠明主
邓禹(公元2年—58年),字仲华,新野三泉阪(今城郊乡板桥铺村)人。他少年学习诗书,勤练武艺,得到乡里人们的交口称赞。后来,他去了长安求学,进了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继续学习。在这里,他与同在太学学习的刘秀成为了好朋友。
新莽末年,全国各地义兵蜂起。等到更始皇帝时,许多豪杰都推荐邓禹去为刘玄服务,但是邓禹看得很清楚,刘玄不是能为人君的适当人选,所以全都拒绝了。
后来,他听说刘秀在河北起义,就连夜北渡黄河,追到了邺县才赶上刘秀的队伍。刘秀一见他很高兴,对他说:“我现在是更始皇帝的属下,有委官封赏之权。你千里跋涉而来,是想当官么?”他回答说:“我不是要在现在的朝廷里当官才来的。只是因为您的威德加于四海,如果我能为您效劳,就可以开创一代新王朝了!”刘秀一听更是大喜过望,本来他也是西汉的宗室出身,一直不甘心屈居于更始帝之下,总想取而代之。现在听到邓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当然很高兴遇到了知己,于是就把邓禹留在了自己的身边,随时同他长谈。
邓禹针对时势,对刘秀说:“现在更始帝虽然在关西建立了统治,但是山东还没有安定,赤眉、青犊等义军,数以万计,三辅自立名号的人,往往在那里群聚。刘玄既未挫伤他们,而又不善听取忠言做出正确的决断,他的诸多将领皆都是一些目光短浅的庸才,他们都只知道掠夺钱财,争用武力,图一时之快而已。他们之中没有忠贞明智、深谋远虑、能辅佐皇帝兴邦安民的人。现在四方分崩离析,形势可见。您虽对刘玄有辅卫之功,但恐怕还难以自立。今日之计,不如广揽英雄,取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这样做,天下还不能够平定吗?”刘秀大喜,令左右称邓禹为邓将军。
自此,邓禹就常居中军,跟在刘秀身边,帮助刘秀共议军政大事。刘秀感到自己的地盘太小,势力不大,拿着地图对邓禹说:“天下郡国这么多,现在我却只得到了其中的一个,怎么能说天下很容易平定呢?”邓禹回答说:“现在海内淆乱,人们都渴望有一个英明的君主,这就象赤子思慕慈母一样,再说,从来兴旺称雄的人都是因为威德的传播,而不是以现在国家的大小而定的。”刘秀认为邓禹言之有理。
屡立战功
邓禹不但是一个政治理论家,而且能文能武,既对当时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还是一个能上马带兵打仗的勇将。
王郎起兵反汉,刘秀自蓟至信都,命令邓禹征集将士,得数千人,在邓禹的率领之下攻占了乐阳,首立战功。邓禹又很擅长推荐贤能,所举之人都才干出众,才尽其职。刘秀非常赏识邓禹识才、举才和用才的贤德,所以每次任命和调整将领时,多听取他的意见。乐阳之战后,他又奉命与盖延到清阳镇压铜马义军,大获全胜,平定北川。当赤眉大军入关,刘秀料定赤眉义军必破长安,自己则想乘机收取关中。由于他深知邓禹善于谋略,器量恢宏,遂委以西征之重任,任命他为前将军,使其持节率精兵两万西入函谷关。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邓禹由箕关进入河东,大战十天,攻占箕关,时而围困安邑。更始大将军樊参数万人攻打邓禹,邓禹在解南大败樊军,斩杀樊参。接着,王匡、成丹、刘均等将领汇合十余万大军,共同攻打邓禹。他大败王匡,生擒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平定河东。
激流勇退,明哲保身
刘秀即位,任命邓禹为大司徒,封酆侯,食邑万户,并下诏表扬他极有忠孝之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勋显著。邓禹一上任,就率兵渡汾阴河、入夏阳,击败更始十万兵将。他军纪严明,军队所到处,均受到百姓的欢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倍受百姓拥戴。男女老少齐集其车下,莫不感悦,名震关西。他又北击枸邑,所到之处,郡邑皆开城门归顺。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他被更封为梁侯,率军抵达长安,犒劳三军,斋戒将士,选择良辰吉日,备厚礼到高庙拜祭,并收集十一个帝王牌位,派使者敬奉到洛阳;又巡查帝王陵墓,设官吏守护。后来邓禹因为一次战败,就辞去大司徒之职和梁侯的封号,上交了印绶。但是几个月后,他又被拜为右将军。
建武四年(公元28年)春,他奉命率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王匡南攻,收降刘嘉,击败延岑,迫使延岑逃奔汉中,余部皆降。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天下平定,邓禹被定封为高密侯,放弃了原来的将军之职。这正是他激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他淡泊名利,待人敦厚,孝敬父母。天下已定,常思远离名誉和权势。邓禹还教子有方,他有十三个儿子,他不引导他们追求高官厚禄、追名逐利,而是让他们各掌握一种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技艺。他修整家庭伦理,教养子孙,食封邑,不置产业。后来,他的子孙皆称名天下。
中元元年(公元56年),邓禹复任大司徒。显宗即位,因为感到他的功劳太高,就拜他为太傅。永平元年,邓禹逝世,谥元侯。永平中,显宗追念邓禹开国功勋,诏画像绘其像于南宫云台,为二十八宿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