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归汉-东汉王朝

时间:2025-01-03 21:59:06

文姬归汉

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以后,不仅注意发展生产,还努力提倡文化。他打听到自己的好朋友蔡邕〔yōng〕的女儿蔡文姬流落匈古代风景画鉴赏奴,就派遣使者,携带厚重的礼物,到匈奴把蔡文姬赎回来,让她为发展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蔡文姬,名琰〔yǎn〕,陈留圉〔yǔ,今河南省杞县南〕人。她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蔡文姬从小受到父亲的培养,博学多才,记忆力很强,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yì〕。据说蔡文姬小时候,有一天夜里,她睡在床上听父亲弹琴,忽然琴弦断了一根。她对父亲说:“第二根琴弦断了。”蔡邕认为这是她偶然猜中的。为了证实女儿是不是真能辨别音调,他又故意弄断了一根琴弦。蔡文姬马上又说:“这次断的是第四根弦。”果然一点不差。蔡邕这才知道女儿真的能够辨别琴音,高兴极了,就更用心地教她学习音乐,教她做诗写文章。这是个传说故事。事实上,蔡文姬一生的遭遇,是十分悲惨的。

文姬归汉-东汉王朝

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蔡邕被人诬陷获罪,全家充军到了朔方。这时候,蔡文姬还是个襁褓〔qiǎng bǎo,背婴儿的布幅〕中的婴儿,她也成了罪奴,被剪去头发,跟着父亲去充军。过了几个月,蔡邕遇赦回家。在归途中,他得罪了一个地方官,全家又被迫过了十二年的流亡生活,后来才回到洛阳。文姬十六岁那年,父亲把她嫁给了河东卫仲道。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蔡邕在长安被王允逮捕入狱,囚死在狱中。接着,文姬的母亲和丈夫也相继死亡。蔡文姬只好只身回到陈留,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也就是汉献帝从长安逃到洛阳的那一年,汉献帝派人去南匈奴,邀请匈奴出兵,来对付凉州军阀李傕的追击。匈奴兵在打败李傕以后,乘机大肆掳掠。蔡文姬给匈奴兵掳走,被迫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她留居匈奴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

就在蔡文姬流落匈奴期问,中原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北方的生产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比较安定了。在这个基础上,曹操努力提倡文化。他搜罗各方面的人才,也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蔡邕的女儿文姬,决定派人带着礼物出使匈奴,把蔡文姬赎回来,好让她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派去的使者到了匈奴。使者拜见了左贤王和蔡文姬,陈述了曹操想要迎接蔡文姬回汉朝的要求,并且向左贤王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蔡文姬听了,又是高兴,又是悲伤。高兴的是她很快就能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故乡了;悲伤的是将要离别丈夫和在匈奴出生的儿女了。此情此景,怎能不叫她内心矛盾重重呢!她不知道应当怎样办才好。蔡文姬经过再三考虑,终于被曹操的事业和功绩所感动,决心离别自己的亲骨肉,离开匈奴,献身于汉朝的文化事业。

文姬归汉-东汉王朝

蔡文姬回到汉朝,遵照曹操的意愿,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积极参加了撰写《续汉书》的工作。有一次,曹操召见蔡文姬,问她:“听说你家里原有很多古书,现在还能记得内容吗?”蔡文姬答道:“从前亡父赐给我古书四千多卷,因为流离散失,一无所存,如今还记得内容的只有四百多篇。”曹操说:“很好!我派十个人,帮助你默写下来。”蔡文姬说:“不必了。我自己默写好了,再给您送去。”果然,蔡文姬凭着自己的记忆,默写出了四百多篇古代珍贵的文献,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古代山水画鉴赏文姬归汉反映了曹操重视人才、重视文学的事实。其实曹操本人就是一个文学家,是一个很诙谐、很潇洒、不拘形迹的人物。文如其人,他的诗歌很有气魄,唱出了他统一天下的理想,昂扬进取的精神,慷慨不平的感情,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丕,也爱好文学。他和文士相处,不拘礼法。常常在一块儿喝酒,谈论诗文。曹丕写的《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风,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对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十多岁就能诵读辞赋数十万言,是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人。据说,曹丕很嫉妒他的弟弟。有一次,他要曹植在走完七步路的时候,就吟出一首诗来。这首诗的题目是《兄弟》,但是诗中不准出现兄弟的字眼。不然的话,就要受到惩罚。曹植略加思索,走了七步路以后立刻吟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文姬归汉-东汉王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还写了许多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战乱和人民疾苦的诗篇。

曹家父子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曹操的邺都是当时文学活动的中心。因为他们活动在汉献帝建安时代,后来就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作家数以百计,其中最负盛名的除曹氏父子外,还有孔融、王粲、刘桢、阮瑀〔yǔ〕、徐干、陈琳、应玚〔yáng〕,称为建安七子。建安文学在诗赋文章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兴盛繁荣的新局面。文姬归汉这个故事,就生动地反映了曹操掌权时代文治武功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