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疏通汴渠
东汉初期,当权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汉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随便杀害和虐待奴婢;把田租减轻到像西汉初年那样的三十税一。这些措施对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剥削略微减轻的情况下,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他们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农村里荒废了的土地重新开垦出来,种上了庄稼。黄河南北广阔的原野里增添了一座座新的村庄,到处出现了人丁兴旺、鸡啼犬吠的繁荣景象。
农业生产的发展,促使手工业生产也发展起来。冶铁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铁制农具已经普遍使用。考古工作者曾发掘出来的东汉时期的铁制农具有犁铧、镰刀等多种。从四川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的镰刀,全长达35厘米,是用来收割庄稼的。
汉光武帝在位的时候,南阳太守杜诗,总结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来鼓动冶铁炉的风箱,提高冶铁炉的炉温。用这种鼓风炉冶炼生铁和锻造铁器,不仅质量有显著提高,而且能够节省人工和成本。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得水利灌溉和航运必须大大改进。西汉末年以来,由于战争和社会动乱,许多河渠塘堰破坏了,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和水路运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兴修水利。东汉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在时代的需要下为整修河渠立了大功,获得了人们的称赞。
王景是朝鲜乐浪郡人,他的第八代以上的祖先是中国山东琅琊人。西汉景帝时候,为了躲避吴楚七国之乱,他家祖先才搬到朝鲜去的。传到王景这一代,因为他怀念父母之邦,喜好汉族的文化,怀着“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心情,又搬回故乡山东来了。王景不但喜欢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术数一类的科学,并且对于各种实用的工程、技艺和生产知识,特别是对于兴修水利工程很有研究。汉明帝在位的时候,浚仪渠(今河南省开封市)年久失修,常常发生水灾,明帝让一个叫王吴的官员去负责修治。王吴向明帝推荐王景参加这项工程。明帝接受了建议,叫王景去帮助王吴。王吴采用了王景提出来的“堙流法”〔堙yīn堵塞〕,整修浚仪渠,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堙流法”就是根据地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把堵塞了的地方打通,使积水能够畅快地流过。这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治水方法,是王景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浚仪渠修好了,汉明帝很高兴,又叫王景去整修汴渠。汴渠西起河南荣阳,东到黄河入海处的千乘海口,流经豫州、兖州、青州等地区,长达一千多里,是这几个州的水路交通要道和重要农田水利工程。从西汉时候起,因为黄河泛滥,水淹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使得汴水东侵,河堤常常溃决,不仅失去了航运和灌溉的便利,并且使几个州的人民受害不浅。人们多次要求东汉朝廷派人整修汴渠,无奈当地的郡县官吏只是说空话,并不见行动。他们有时候也向老百姓摊派修渠的捐款。可是收上去的捐款常常被用去兴办其他并不急需的工程,汴渠两岸的水灾问题却一直解决不了。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亲自召见王景,问他怎样才能把汴渠修好。王景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修渠方案。明帝把古代流传下来的《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珍贵的书籍赏赐给王景,叫他借鉴古人的经验,把汴渠治理好。
这一年夏天,王景从国库里领到了修渠的经费和器材,从豫、青、兖等州调集了几十万民工和士兵,开始了规模巨大的修渠工程。这一次,王景请王吴给他当助手。他们两个人同心协力地工作,亲自率领民工们测量地势,安排好施工的步骤。王景古代风景画鉴赏以历史上的夏禹为榜样,常常不辞辛苦地到施工现场去跟民工们一起劳动,开山凿石,排除障碍,挖深河道,把长年淤积下来的泥沙掏干净。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加高加固堤岸,防止洪水。在干渠两边新挖了许多支渠,既减轻干渠的负担,又便利农田灌溉。在一千多里长的渠道中,每隔十里修一个水门,以便调节水的流量。上游天旱缺水的时候,可以把下游的水门关闭,迫使水位升高,渠水回流,适应航运和灌溉的需要。这种修渠方法完全符合科学道理,可以说是从夏禹治水以来,几千年兴修水利工程的经验总结。
汴渠沿岸的老百姓,积极支援修渠工程,他们给民工和士兵送茶送水,踊跃地捐赠扁担箩筐,为修渠工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汴渠的整修工程整整进行了一年,第二年夏天洪水到来之前,工程完工了。明帝刘庄带着文武大臣亲自来视察竣工后的渠道,召见了沿渠的郡县官吏,规定以后沿渠郡县必须设置专人负责维修,哪一段因为管理不善而出了问题,就要处罚当地的官吏。明帝还下令奖赏修渠人员,王吴和其他修渠有功人员全都升官一级,王景是工程的主持人,功劳最大,连升三级,提升为侍御史。过了两年,又拜他为河堤谒者,赏赐他车马和许多绸缎钱币。
一年工夫整修好了一千多里长的渠道,这在当时确实是一项巨大成就。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呢?除了王景本人的技能和努力以外,当时的社会条件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修渠使用了大量的铁制工具,应用了当时已经相当发达的测量技术,特别是吸取了从战国以来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的修渠经验。东汉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开挖了许多河渠,著名的有郑国渠、西门豹渠、白渠等。人们开挖和修理这些河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景很好地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又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地创造革新,因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王景不但在修渠治河的水利工程上做出了贡献,并且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也做出了成绩。汉明帝的儿子汉章帝刘炟〔dá〕在位的时候,王景被派去做庐江太守。他发现庐江土壤肥沃,但是粮食产量很低,许多老百姓穷得没有饭吃,仔细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当地的耕作技术很落后,农民还不知道用牛耕地。王景派人从外地买来许多耕牛和铁农具,大力提倡用牛和铁犁耕地,号召农民把荒废的土地开垦出来。这样一来,庐江境内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