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
匈奴在汉武帝的时候被打败了。从那以后,大规模的南侵已经不可能了,小规模的骚扰还是经常发生。由于汉朝在西北方面布置了强大的兵力,所以匈奴的骚扰常常很快就被打退。汉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内部发生了五个单于争统治权的斗争,争来争去,形成为郅支〔郅zhì〕单于和呼韩邪〔这里念yē〕单于南北对抗的局面。最后,郅支单于打败了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带兵南移,投降了汉朝。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见汉宣帝。汉宣帝用十分隆重的礼仪接待他,赏赐他一套上等的衣帽,一颗系着紫色绸带的金印,一口上等的宝剑、一把佩刀和弓箭、檠〔qǐ〕戟等武器,一辆用珠玉装饰起来的车子和十五匹拉车的马,此外,还赏赐他黄金二十斤,钱二十万,绸缎八千匹,丝绵六千斤。汉宣帝带领合朝的文武百官、各少数民族的酋长、诸侯王和长安城里的百姓,亲自出长安城迎接匈奴贵宾,在渭桥旁边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然后汉宣帝请呼韩邪单于一起登上渭桥,人们朝着皇帝和远方来的贵宾高呼“万岁”。呼韩邪单于见到这样的大场面,十分感动,不断地向汉宣帝道谢。接着,汉宣帝请呼韩邪单于出席皇宫里的宴会,请他参观了皇宫里收藏的珍宝。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月。回去的时候,汉宣帝派长乐卫尉董忠、车骑都尉韩昌等。带领一万六千名骑兵护送他回国。汉宣帝还派人先后送去了三万四千斛粮食给匈奴人吃。
郅支单于看到呼韩邪单于投降汉朝后得到这么多好处,同时他也害怕汉朝派兵支援呼韩邪单于进攻他,所以他也赶快派了使者来朝见汉宣帝,送来许多土特产。汉宣帝也非常客气地接待郅支单于的使者,回赠了许多贵重礼品。但是郅支单于和汉朝的关系总比不上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怕汉朝支持呼韩邪单于向他进攻,就只好往西迁移。
昭君出塞汉宣帝在位二十五年,到四十三岁那年去世了,他的儿子刘奭〔shì〕继承皇位,就是汉元帝。
汉元帝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又一次到长安来。他为了表示要和汉朝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请求汉元帝答应他跟汉朝结亲。汉元帝同意了他的请求,派人到后宫去物色才貌双全的宫女,准备以嫁公主的礼节嫁给呼韩邪单于。
在汉元帝即位之初,谏议大夫贡禹曾建议减少宫女,已经把许多宫女打发出去了,但是留下来的宫女还不少。这些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被选进皇宫,就好像飞鸟被关进了笼子,失去了自由。许多宫女盼望能够让她们从皇宫里出去,嫁个丈夫,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现在要远出塞外,嫁到匈奴去,那里天寒地冻,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大不一样,因此她们又都犹豫起来,不愿意应选。
有个叫王嫱〔qiáng〕的宫女,出身于小康家庭,幼年念过几年书,学名叫做昭君。她刚被选进宫里不久,还没有见过皇帝。王昭君听说匈奴想和汉朝结亲,觉得这是关系到匈奴和汉朝和好的大事,她决定应选到匈奴去。经办这件事情的官员禀明汉元帝,为王昭君准备嫁妆,并且找了个匈奴女人来,给王昭君讲解匈奴的风俗习惯,教她学习匈奴的语言,演奏琵琶、胡琴等西域地方的乐器。王昭君用心学习,没有多久,就学会了匈奴话,会演奏非常动听的乐曲了。
到了结婚那天,新郎呼韩邪单于按照汉朝的风俗习惯,亲自来迎娶新娘王昭君。新郎新娘拜见了汉元帝。汉元帝赏赐他们很多财物,并设宴为他们送行。新郎新娘离开长安回匈奴的时候,文武百官一直送他们到十里长亭。王昭君抱着琵琶,骑在马上,内心交织着欢乐和忧愁的情绪出发了。她欢乐的是自己为匈汉人民的和好做出了贡献,自己的终身从此也有了依靠;忧愁的是从此就离开了父母之邦,永远回不来了。王昭君在马上思索了一阵,很快就把自己这种矛盾的心情谱成了一首曲子,一边走着一边弹奏起来。人们把这首曲子称为《昭君怨》。其实,这首曲子的内容并不完全是忧愁怨恨的情绪。后来有人把王昭君叫做汉明妃,《昭君怨》就又被人叫做《明妃曲》。
古代铜器王昭君出塞到了匈奴,帮助呼韩邪单于发展匈奴的生产事业,改革了一些游牧民族落后的风俗习惯。大约从王昭君到匈奴时候起,匈奴人学会了使用从汉朝输入的农业生产工具,逐渐地发展了农业生产,自己基本上解决了粮食需要,不再到汉族地区来抢劫粮食,也不再靠汉朝政府的救济了。因为农业有了发展,牲畜的饲料也就更有保障,畜牧业更发达了。郅支单于已经带领他的那部分人西迁,呼韩邪单于就把北边郅支单于的地盘接收了过来。在呼韩邪单于统治下,匈奴出现了人畜两旺的繁荣景象。
呼韩邪单于仰慕汉族的文化,十分尊重王昭君,夫妻两人的感情很融洽。到匈奴的第二年,王昭君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伊屠智牙师,长大以后被封为匈奴的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去世以后,按照匈奴的风俗习惯,王昭君改嫁给新立的复株累若鞮单于〔鞮dī〕,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须卜居次,一个叫当于居次。
王昭君是匈奴单于的妻子,地位跟汉朝的皇后差不多,出塞以后,不便再回汉朝。不过王昭君热爱自己的父母之邦,经常派人送信回来,有时候还叫单于打发使者送些匈奴的土特产来奉献给汉朝皇帝。汉朝皇帝也回赠一些金银珠宝和绸缎。自从昭君出塞以后,匈奴和汉朝长期和睦相处,六十多年没有打仗。
王昭君年老的时候立下一个遗嘱,要求在她死后把她安葬在归化(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她去世以后,她的子女选了一块向阳的水草丰茂的山坡地,为她修建了坟墓。沙漠地区寒冷干燥,大多数地方只在夏季很短的一段时间才长青草。可是据说昭君墓得天独厚,又向阳,又有水,墓上的草生长期特别长,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青葱葱的,因此后人就把昭君墓称为“青冢”。
王昭君为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和好,自愿远嫁匈奴,为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做出了贡献。